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热点观察

作 者:

作者简介:
蔡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邝西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原文出处:
当代传播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近五年公开发表的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成果中的论点与案例进行汇总与归类,阐述并评析了当前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中呈现出的热点话题。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1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22(2016)03-0023-4

       2010年以后,媒介融合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新闻传媒业变革加剧,对新闻传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各新闻院校纷纷主动求变,通过自身改革适应日新月异的传媒业需求。笔者对2010年至2015年发表在CSSCI核心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的相关成果进行了系统查阅,同时也参阅了一些非核心期刊上的相关文章,总计155篇。其中,有关“985”、“211”重点大学新闻传播院系新闻教育改革的文章26篇,占比最大,为16.8%;普通地方性新闻院校经验总结18篇,占比11.6%;港澳台地区新闻教育改革的论文7篇,占比4.5%;美国新闻教育改革的文章16篇,占比10.3%。

       从研究主体看,155篇文章中有7篇为学术期刊对新闻院系教学负责人的专访,占比4.5%;有14篇文章的作者为重点大学新闻院系负责人,占比9%;地方性新闻院校负责人的论文为7篇,占比4.5%;学生观察描述性文章6篇,多在跨校交换期间完成;研讨会综述4篇,占比2.6%;小组课题研究3篇,占比1.9%;其余114篇均为一线教师的论文,占比73.5%。

       通过对这些论文的梳理发现,研究者对新闻教育改革的关注从思想观念突破,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再到课程教学改革、各种具体项目的探索等,涉及主题较为丰富,展现出当前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中值得关注的热点。

       一、新闻教育理念的探讨

       全球化和全媒体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新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如何调整才能适应新形势是近几年新闻教育界一直讨论的议题。大家的基本共识是:新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随技术变化而有所突破,但传统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仍需坚守。

       对新闻教育理念的思考近几年有持续的观点发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认为,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新闻院系要建设拥有跨学科知识、跨文化思维、跨媒体技能的师资队伍;建设宽口径、厚基础、跨媒体、精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多功能、跨媒体、可扩展的教学平台。他提出中国新闻教育的改革,需要遵循与新闻实践融合、与信息技术融合、与国际社会融合这三个方向性原则。①对于唱衰专业新闻媒体和专业新闻教育的声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庆光提出“建立专业自信”,他认为,专业新闻教育不但不会衰退,而且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它将承担起培养新型专业新闻工作者和向公众普及新闻素养、媒介素养的双重任务。在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的前提下,新闻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造以及专业创新,都需要不懈努力。②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瑚认为,新闻教育应把学生培养为复合型、专家型的人才;适应多媒体、全媒体、多部门的人才;和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合格媒体公民。③学界普遍意识到,要通过国际化课程、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夯实学生的本土情怀,拓展其国际视野,加强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与此同时,强化新闻素养教育,坚守并巩固新闻价值观的呼声渐强,欧美国家新闻院系在改革中明确提出传播伦理教育是价值观教育,逐步加大传播伦理课程比重,通过有效的“课堂灌输、柔性渗入”方法,培训学生的职业价值观。④

       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来源混杂,报道主体多样,传播渠道繁多,甄别、筛选和理解信息变得更为复杂,这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范围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新闻院系不仅要提高本院学生的媒介素养,也要担当社会责任,为全校乃至全体社区提供教学服务。⑤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推行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新方案,新闻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和“传播理论基础”两门素质课程,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媒教育研究中心与北京市定福庄第二小学合作开展“提高小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校本课程研究”等课题,并于2011年9月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校本课程。浙江传媒学院则派出43支志愿者小分队在浙江、广州和甘肃等多个省市的中小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支教活动。⑥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犹如车之两轮,会让新闻传播学科走得更平稳更快,带动人类信息传播质量的整体性提升。担负素质教育的新使命,新闻传播教育不只是培养新闻媒体需要的专业人才,还要为非新闻机构培养公共传播人才;新闻传播教育不只是培养职业传播者,还应该提升全体民众的媒介素养与传播能力。⑦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育人是教育之本,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无疑成为新闻教改最热的话题。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闻院系纷纷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交叉学科培养模式

       交叉学科的培养模式日益受到青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从2011年开始跨学院、跨专业联合创办“新闻学—法学”和“新闻学—国际关系”实验班,推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⑧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自2012年起对本科生专业教育采取“2+2”培养模式,第一、二学年的通识教育阶段,学生在经济学、社会学、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国际政治学、行政管理这几个方向中任选一个,第三、四学年的专业教育阶段,再按照新闻传播学方向进行专业课程学习。⑨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与其他学院共同开设双硕士学位专业,包括新闻学与商业、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新闻学与国际和公共事务、新闻学与法学、新闻学与宗教学。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明确建议国际新闻专业的学生选修其他院系的课程,如农学院的“国际农业发展”,人类学系的“欧洲文化”,历史系的“十八世纪以来的东南亚”等。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