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5年“计算机审计”被国外的研究者和机构首次定义之后,开始了审计的信息化历程,进一步发展到电子数据处理审计(EPD)、信息技术审计(ISA)、持续审计(CA),再到如今的基于云计算的审计模式,也称为云审计(Cloud Audit)。与国外相比之下我国的审计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探索到逐渐走向普及的过程。 二、云计算与云审计概述 云计算在2007年底由Google和IBM两大公司首次提出,是一种按需交费的模式,不同于传统存储于本地计算机或者是远程终端服务器,而是通过包含各种信息数据的大型资源共享池,用户只需在联网的情况下在任意的时间内、任意的地点按照需要快速有效的获取数据和信息。当云计算与审计结合则形成了云审计,基于目前的发展情况可以给云审计下一个简单的定义:云审计是基于云计算的概念模式,审计人员利用存储在云端的各种审计资源进行协同工作,实现审计资源共享,使得审计方法规范化、系统化,有效提高审计效率,是一种对传统审计方式的颠覆性再造的模式。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北京国都兴业科技发展公司在2009年率先提出了“全云审计”的发展战略,与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了云审计监管服务,携手解决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均认同云审计是政府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云计算在政府审计中应用的创新关键点以及如何进一步建立政府审计云平台持有不同的意见。前国家审计署信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金审工程一期、二期负责人周德铭(2013)提出建设政府审计信息化需要技术建设、组织制度、人才队伍、安全保障、网络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刘芳和于文启(2014)认为云审计将极大节约政府审计的人力物力,有利于提高审计信息的资源共享和质量控制,有利于政府审计事业的整体发展。公共云审计平台应区别于网络审计,由审计署牵头组建较为合适,而不宜由地方审计机关建立。总体而言,对于云计算这一新兴技术在政府审计中应用,相关的文献研究较少,但是都赞同云审计是政府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云审计也给传统的政府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三、云计算对传统政府审计工作带来的变革 (一)审计模式:由实地事后审计转变为远程持续审计 在传统政府审计工作模式下,政府审计机关人员需要亲自到现场获取审计证据并实施审计程序以提供合理的保证,这样很容易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地理限制和时间限制。 基于云计算的新型审计模式下,审计机关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无须亲自到达现场即可授权获取所需的被审计单位的各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从而避免了地理位置因素的限制。云审计模式下,审计机关人员可以提前灵活地安排审计的具体时间,在不影响被审计单位正常工作的同时也方便了审计项目组,减少审计人员出勤审计的次数,降低了审计的人力资源成本和外勤审计成本。同时,还改变了传统审计模式下只能对于被审计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进行事后审计的弊端,有利于进行连续审计和持续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及审计结论的可信度。 (二)审计程序:由抽样审计转变为总体审计 传统的政府审计程序类似于社会审计程序,是审计机关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将要获取的审计证据如何收据的详细指令,同样依赖于检查、观察、询问、重新计算、分析程序等七类程序。传统政府审计在执行程序过程中,是以样本为单位实施审计程序,为审计机关人员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依据,虽然在样本范围内是准确的,但整体上看来是“以偏概全”的性质,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结果。 在云计算模式下,现代政府审计依托于云审计的各种数据和审计资源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不留下审计数据的死角和盲点,再将一系列的数据上传至云计算的分析云中,作为审计机关发现重大舞弊和错报的审计证据,使得政府审计程序实现从抽样审计向总体审计的转变成为可能。 (三)审计技术:由利用Excel的基础审计技术转变为利用数据挖掘的云计算技术 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相对于日渐发展的现代经济已经不再适应,经济业务纷繁复杂使得审计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在传统的政府审计工作中,主要利用Excel和基础审计技术,往往会导致审计效率低下、审计质量差、审计结果不能揭示重大舞弊行为。 为了保证实现政府审计的目标,审计技术和方法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更新。云计算正是为政府审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计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技术方式,避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审计证据的收集上,而忽略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审计工作重点。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环境下,政府审计机关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云运营商提供的端口,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全面挖掘,实时调取、分析相关的业务资料,在被审计单位嵌入实时审计的程序,方便审计机关人员及时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四)审计效率:由一次录入一种输出转变为一次录入多种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