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案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善迈,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教育财政。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一项前期实证研究和“后4%”时代公共教育投入长效机制的规范研究为案例,探讨在教育经济学领域进行规范与实证研究的方法。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16)01-0001-05

       DOI:10.14138/j.1001-4519.2016.01.000105

       教育经济学作为教育与经济的交叉学科,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中的经济问题。学术研究的使命在于发现、认识、解决问题,决策咨询的价值在于有助于决策的科学与民主。经济学研究方法包括规范与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宏观与微观分析、静态与动态分析、国内与国际比较等。实证研究回答“是什么”,经济怎样运行;它对经济行为做出假定,对行为及后果做出分析,以各种方式对结果进行检验。规范研究回答“应该是什么”,经济应该怎样运行;它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并提出行为准则,研究经济行为如何符合准则。

       实证与规范分析的区别在于是否进行价值判断。规范分析中价值判断贯彻始终,而实证研究主张价值中立,摆脱价值判断。二者关系是,规范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规范的演绎前提和结论通过实证检验。实证研究以规范研究为前提,实证中的“逻辑取向”由规范规定,实证为规范目标服务,研究中二者相结合。以下以我从事过的两项研究作为案例,探讨实证与规范研究及二者的结合是如何开展的。

       一、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前期实证研究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要在2000年达到4%①。此项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源于一项学术研究。改革开放初期,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已成共识,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制约着教育发展。党和政府的决策者提出要研究在一定时期政府为教育支出多少才算合理,政府教育支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多少才算合适。此问题成为198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此项目研究属于实证研究中的预测研究,预测方法有两种②。第一种方法是直接法或供求均衡法。预测需求可简化为教育发展目标中各级各类教育的入学率和学生人数×生均教育经费(或生均财政拨款)。预测供给包括经济与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和财政支出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供求均衡区间和进行选择。这种方法相对准确,但需相应条件,其中主要条件是掌握供求相关的充分信息,由于我国当时这些信息的缺失,研究中放弃了此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间接法,即国际比较法。此方法有个前提或假设,即规律存在于大量现象中,经济决定教育。国际有两种比较方法,一是算术平均法,即总体平均和分组平均。总体平均即将全世界所有国家政府教育支出和GDP加总和相除,求出政府教育支出占GDP百分比的平均数。分组平均即按地区或人均收入水平分组,求出不同组别国家政府教育支出占GDP的平均数值。此种方法常被某些国际组织采用并定期公布。国内外一些学者也采用此种方法测量和评价一国政府教育投入水平。此种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操作成本低,简便易行,其最大缺点在于未考虑同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教育支出相对量最终是由一国一时期的经济与财政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二是经济计量法,利用回归模型寻求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条件下,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合理比例。课题组采用的是第二种国际比较方法③。由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同,故将世界不同国家分为三组进行研究。第一组选择人口在千万以上的38个市场经济国家。当时属于同类经济核算体系的国家有44个,课题组选择了38个国家,跨越时间为1961年-1979年,共19年。选择的变量或指标主要是一国的GDP和公共教育支出及其增长率。为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将样本国家的GDP和公共教育支出按1980年价格计算。为进行国际比较,再将各国本币按各年份对美元汇率换算成1980年的美元,然后进行计量。计量模型曾按年设计了线性函数模型、单对数函数模型、双对数函数模型三种,最后选择了单对数模型,计量结果见表1。邓小平同志曾提出2000年达到小康水平,即人均GDP800美元-1000美元。按上述计量结果,人均GDP达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占比应为4.24%。第二组是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量模型和前一组相同,跨越时间20年,即1960年-1980年。计量结果是人均GDP1000美元时,该比例为3.79%。第三组计划做我国1953年-1983年的,因没有相关数据,未能进行。

      

       这项研究属于预测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实证研究中的计量分析方法,给出的结果是同等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平均数。这项研究虽然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但也有局限,给出的是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公共教育投入的增量,而未考虑不同国家的教育投入存量。

       二、“后4%”时代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研究

       4%的目标经过19年的努力,2012年终于实现,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财政保障。4%目标实现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巩固已有成果,建立政府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是一种规范研究中的决策咨询研究。规范研究回答“应该是什么”必须以相应的理论和法规为依据进行论证;作为制度改革的先行研究,它还必须对现行制度做出评价,找出问题和对策,论证其可行性。对此,可有两种模式供选择。其一是继续以未来目标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或公共教育支出(即政府教育支出)占GDP的百分比来保障。其二是改革教育财政制度,通过建立政府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予以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