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 郑通涛 曾小燕 汉语国际教育迅速发展,与之相应的研究却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步伐,其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且可靠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支持。国内中介语语料库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高质量且真实的口语语料资源和跨学科视角、语料数据来源存在局限性、缺少建设学习者的历史语料库、语料库数据尚不能充分共享等五个方面。中介语语料库建设具有复杂动态和非线性涌现的特征。基于大数据思维,“新一代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设计原则应增设词网技术、学习者特征、社会语言学特征三项;建设原则应遵循真实性、广泛性、历史性、跨学科、课内外、全媒体、无障碍共享等七项原则;实施方法应配置新一代互联网信息的管理系统和抽取系统、网络智能挖掘技术及网络代理。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53~63 认知神经语言学方法论模型的建构 本文拟构造认知神经语言学方法论模型。基于对西方现代语言科学史的梳理指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随心智研究的深入而演进。其次,综述了对心智的认知研究从哲学到认知心理学,再到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脉络,提出今后应以心脑关系一元论为哲学假定,认知神经科学为科学基础建构语言学理论。最后,提出了建构认知神经语言学方法论模型的步骤:将“构造假说”和“验证假说”两大环节分为上下互动的五个层次——哲学层、语言现象层到行为层、心理层和神经层。自上而下,证据的效度逐渐递增。由此形成系统融贯的方法论模型,以及对理论解释力进行评价的体系和证据效度的评估体系。 《外国语》,2016.2.39~47 关联理论观照下的语言符号隐喻象似性 刘瑾 华先发 本文从隐喻的语言符号的深层结构出发,多维度地探寻两个不同概念领域之间的认知相似点,建立语言符号下的隐喻象似性的最佳关联,为语言符号与所指之间创建认知模式。本文从关联理论的书面语言符号和交际话语语言符号解释了隐喻象似形成的原因,通过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对语言符号进行的认知加工,探索隐喻象似性的内在结构与关联性理论之间的关系。此外,隐喻象似性与语言符号之间的最佳关联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比如对翻译中的“对等翻译”的实现,可以运用隐喻象似性的关联理论探寻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认知相似性,原文的文化和意义通过译文相似的语言或文化映射,让翻译更加贴近原文等。因此,关联理论下的隐喻象似性研究是未来的人文学科研究和社会发展的新航标。 《江淮论坛》,2016.2.174~179 第二语言学习的利与弊:语言与认知的角度 王瑞明 焦鲁 范小月 刘聪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第二语言学习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从个体语言学习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第二语言学习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在第二语言学习的积极作用方面,大量的实验证据证明双语者在执行功能方面表现出优势,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者提出了不同观点。在第二语言学习的消极影响方面,很多研究发现双语者存在词汇通达劣势,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这种影响是暂时的,甚至双语者的某些语言能力还会好于单语者。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不仅要加强对第二语言学习利与弊的系统研究,探讨第二语言学习利与弊的发展轨迹和内在机制,且应该尝试使用因果设计更直接地探讨第二语言学习对个体语言与认知发展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