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人类语言里“前-后”很容易转换为表达时间顺序的词。一般人们把时间比喻为流水,水流与人的行动都是贴着地面的运动。很多语言表达先后顺序时都是运用了这个隐喻,即前后表达顺序的词语法化为表达时间的词。汉语有两套时间表达法,一套是横向(水平)的,如“前/后”(前天,后年),我们称之为“横向时间表达”;一套是纵向(垂直)的,如“上/下”(上星期,下个月),我们称之为“纵向时间表达”。汉语里的这类表达方式比较特殊。即用“上-下”表达时间概念。本文重在研究纵向时间表达的发展。 在各类语言里,横向时间表达法占绝对优势。而纵向时间表达法比较少见,尤其是像汉语那样成系统的表达更少见。在Heine & Kuteva(2002)编著的《语法化世界词库》里,横向时间表达的词源见于下列例子。 表示“BEFORE(以前)”的词源有: EYE眼睛,如Bambara语(马里)。① FIRST第一(TEMPORAL时间),如意大利语、Punjabi语(印度、巴基斯坦境内)、Kannada语(印度境内)、巴斯克语等。 FRONT前,如保加利亚语、土耳其语、汉语、Lingala(刚果)、Kwaio(所罗门群岛)等。 表示“AFTER(以后)”的词源有: BACK背,如泰语、冰岛语。 BEHIND后(SPATIAL空间),如Lezgian(阿塞拜疆境内)、Udmurt(俄罗斯境内)、汉语、希伯来语等。 FINISH,如土耳其语、印度尼西亚语等。 NEAR,如德语、法语、巴斯克语。 PASS,如立陶宛语、法语、英语。 TRACE,如威尔土语、巴斯克语、俄语、保加利亚语、芬兰语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位作者统计的约500多种语言里,纵向表达时间的词源居然没有见到一例。这就很值得我们深思:难道是因为作者认为这类表达法太少,因此不具有代表性?无论原因为何,至少我们可以推测,纵向时间表达在语言里属于极少数。其实这种“纵向的时间表达”在英语(The time isup)、德语(übermorgen“后天”)、法语(haut-
“上古”,bas-
“近古”②)都有零星表达,但都不能成为一种系统。汉语里的“上午、下午、上星期、下星期、上个月、下个月”等呈现出系统的表达方式,且不能用“横向时间表达”替换。 Svorou(1993)关于空间语法的专著从认知角度谈了空间词的来源及语法化的过程。她关于横向空间标记(The Front-Back Axis)的发展研究,占了专著整整一半的篇幅(123-213页)。该书基本未涉及纵向空间标记发展的问题。 Levenson(2003)的书也是关于语言和认知空间的一部经典著作。对于纵向空间的问题,作者只用寥寥几笔一带而过:“This book largely ignores the vertical dimension.”(本书很大程度上不涉及纵向维度。)因为作者认为,由于地球的引力,物体天然的位置是纵向的,不会有人产生疑义。所以在这部书里,纵向时间表达也未被提及。Levenson还指出,在玛雅语里,“上”作“南”。③Heine(1997:35)在转引Barr(1965)的工作时也指出,在苏丹的中部、尼罗撒哈拉德Lugbarara语言里,“上”作“南”,“下”作“北”。 “上/下”由表达空间到表达时间概念可以说是一种语义上的演变,这种语义上的演变表现为汉语在认知空间里,表达纵向空间概念的空间词引申为时间词,由具体意义演变为抽象意义。Heine et al.(1991:27)指出,语言里语法化的动因在于语言外部的因素,即认知方面的因素。人类语言都是运用具体的、已有的概念表达抽象的、尚未存在的概念,例如用空间概念表达时间概念。Heine(1997:38)指出,方所词的语源在各语言中呈现出共性,即来自身体部位、界标或动态的概念。汉语里“上/下”的语源与界标、运动这类词的关系更密切。可惜汉语里由空间词“上/下”转化为时间词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 “上/下”在语言里有种种隐喻,关于隐喻的研究,当属Lakoff & Johnson(1980)谈论的最详细。这些隐喻尽管在各语言里不完全一致,但多少都反映出一些共性。我们在这里只举几个出土文献所见到的古汉语的例子,④用以证明,这些隐喻早就产生了。Lakoff & Johnson(1980)指出,up/down“上//下”有几种隐喻意义(面大写的英文原文取自Lakoff & Johnson)。现在我们对照观察一下古汉语里的情况。 MORE IS UP;LESS IS DOWN(多为上,少为下) (1)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以戎〈戍〉大粱(梁),臣以为不下卅万。(《战国纵横家书》第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