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缓和与美韩同盟转型(1969-1972)

作 者:
梁志 

作者简介:
梁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上海 200241

原文出处:
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东西方关系的变动始终是影响美韩同盟战略互信的重要因素。尼克松政府上台伊始,美韩两国已处于互不信任的状态,中美缓和特别是美国采取的秘密外交的方式则进一步加剧了韩国的疑虑。虽然华盛顿一再重申对韩国的安全承诺,汉城亦不断表达推动朝鲜半岛和平的意愿,但美韩同盟内部并未重新建立互信。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韩国决定走向多边外交和自主国防,美国则通过各种方式防止朴正熙政府单方面进攻朝鲜。中美关系缓和不仅促使美韩同盟的性质发生转向,还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日本、菲律宾和泰国等国家对美国信任度的下降,最终促使日本和菲律宾与中国建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缓和为20世纪70年代东亚国家打破意识形态壁垒、推动经济持续繁荣奠定了基础。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7 期

字号: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东亚战略出现重大调整,主要内容之一便是改善对华关系。在此过程中,为了防止东亚同盟体系走向崩溃,尼克松政府一再表示会继续信守对“自由世界”的安全承诺,但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和泰国等反共盟友还是不同程度地怀疑华盛顿意欲撤离亚太。该现象不仅反映了冷战转型期西方阵营内部关系发生的激烈变动,更显示出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在维持自身战略地位和盟友信任之间的两难处境。

       近几年,众多学者从不同层面讨论了中美缓和对朝鲜半岛的影响,焦点集中于驻韩美军撤出、联合国在朝鲜半岛的存在、韩国的内政与外交以及中朝关系四个问题,而并未深入探讨中美关系改善对美韩同盟的形塑作用。①鉴于此,本文将综合利用美国第二国家档案馆馆藏文献、《美国对外关系文件》(FRUS)、《美国对日政策文件集》(第26-28期)、②韩国外交史料馆馆藏文献以及《朝鲜半岛缓和的起起伏伏(1970-1974)》多国档案集等原始资料,以同盟关系转型为切入点,着重考察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美韩双方的战略判断、内部交涉及其结果,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尼克松政府东亚战略转型期间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适应性调整。

       一、东西方关系变动影响下的美韩同盟

       1953年初,随着艾森豪威尔的上台和斯大林的去世,结束朝鲜战争成为美苏两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朝鲜停战谈判很快得以恢复。在韩国总统李承晚看来,面对苏联新一代领导人的“和平攻势”,停战后美国很可能弃韩国于不顾。于是,汉城掀起了大规模反停战运动。与此同时,韩国还通过各种方式将接受停战和美国同意与之签订共同安全条约联系在一起。③艾森豪威尔政府非常担心李承晚独自北上破坏停战谈判,最终不得不决定与韩国结盟。④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西方关系明显缓和,主要表现为《奥地利国家条约》的签订、四大国日内瓦高峰会议的召开以及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启动。为了阻止美国继续对社会主义国家“妥协退让”,乃至策略性地同意维持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李承晚政府不断抱怨负责监督停战协定执行情况的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成员在韩国从事间谍活动,并屡次以单独行动相威胁,要求解散该委员会,废除停战协定。出于防止韩国擅自行动的考虑,1956年6月9日联合国军司令部把在韩国的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成员强行带到板门店。⑤

       历经相对平静的十年,美韩同盟内部再次出现信任危机。1966年10月中旬以后,朝鲜非军事区武装冲突的次数急剧上升。⑥韩国军方在未通知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情况下暗中制订了进攻计划,并不顾美方劝阻多次向朝鲜军队发起突袭。这引起了美国决策者对爆发第二次朝鲜战争的恐惧。⑦1968年1月21日,31名全副武装人员偷袭韩国青瓦台总统府。⑧朴正熙旋即要求美国支持韩国采取报复行动。美方表示不愿介入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朴大失所望。⑨两天后,朝鲜俘获了美国间谍船“普韦布洛”号及其船员。华盛顿立即向朝鲜半岛大规模增派海空军,并很快与朝鲜举行双边秘密谈判。两相比照,汉城对美国保护韩国的决心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并继续秘密派出精锐部队越过非军事区进攻朝鲜军队。为此,约翰逊两次致函朴正熙,派遣特使访问韩国,并答应向汉城增拨一亿美元军事援助。⑩3月31日,约翰逊正式宣布,美国单方面决定缩小轰炸北越的范围,他本人不准备参加下届总统竞选。(11)得知此消息后,朴正熙非常失望,认为美国过早放弃了战争,还担心白宫新主人会撤离亚洲。(12)为了消除汉城的疑虑,约翰逊邀请朴正熙4月17日在火奴鲁鲁举行会谈。经过此次会谈,美韩互信关系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修复。(13)

       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美国深陷越战难以自拔。此外,华盛顿还面临着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三世界的挑战、法德两国的离心倾向以及欧洲与日本的经济竞争。诚然,对当时的白宫来说,国际局势中也绝非毫无机遇可言,愈演愈烈的中苏矛盾便是最可利用之处。总之,无论是挑战还是机遇,都促使着美国新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迅速改弦更张,以防止美国“沦为二流国家”。(14)就任总统前,尼克松在多种场合提出了对未来外交政策的设想:尽一切可能避免核战争;要“努力不让任何人成为自己的敌人”;应借助地区条约、金钱和武器而非美军维护“自由世界”的安全;在亚洲,将通过加强当地非共产党国家的实力迫使中国放弃“对外侵略”的念头,转而谋求国内发展,最终推动北京融入国际社会。(15)尼克松当选后,上述政策主张很快便以“尼克松主义”的形式得到正式表述。对此,韩国政要的直观判断自然是过去的担心变成了现实。

       在“尼克松主义”中,最令青瓦台忧虑的是驻韩美军的撤出。于是,韩国政要不断向尼克松政府强调驻韩美军的重要性,华盛顿则一再表示目前尚未打算撤出驻韩美军,即使撤军也会事先与韩国协商。(16)实际上,尼克松政府上台后不久便着手研究削减驻韩美军问题。白宫非但没有像承诺的那样与韩国“充分协商”,而且还不愿“过早”向韩国通报美国的计划。(17)1971年3月得知美国决定削减驻韩美军的消息后,朴正熙一面坚决抵制,一面竭力迫使华盛顿提供更多的补偿性军事援助。(18)经过一番艰苦的讨价还价,两国终于达成协议:1971年财政年度结束前削减两万驻韩美军,美国在1971年到1975年财政年度间向韩国提供十五亿美元军援。从驻韩美军削减一事中,朴正熙得出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国防自立是韩国唯一的生存之道。我们不能总是游走于对美国政策的希望和失望之间,必须尽快摆脱这种局面。”(19)

       二、中国联合国代表权与韩国对美外交

       在尼克松政府调整全球战略特别是东亚战略的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是中美关系解冻以及此后两国之间建立起来的“心照不宣的战略同盟”(tacit strategic alliance)。(20)1969年1月20-21日,白宫举行政策讨论会,尼克松所做的笔记中包含如下内容:“中共:短期——不会改变。长期——我们不想让八亿人愤怒地生活在孤立之中。我们希望建立联系——对华沙会谈感兴趣。”4月21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在美联社年会上发表演讲时说得更清楚:“我们深知,由于中国大陆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众才智过人,它注定要在东亚和太平洋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主动与共产党中国重新建立更为正常的关系。一旦对方流露出和缓的态度,我们也应给予回应。”(21)正是在这一总体氛围下,华盛顿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