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缀词看《水浒传》中的杭州方言因素

作 者:

作者简介:
翁颖萍,女,浙江宁波人,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地域语言文化(浙江 杭州 310015)。

原文出处: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在对《水浒传》儿缀词进行共时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杭州方言进行历时比较,发现《水浒传》儿缀词上承宋元时期的杭州方言,下传现代杭州方言。在词汇传承、结构特征、语用意义等方面,《水浒传》儿缀词与《梦粱录》《武林旧事》及现代杭州方言的儿缀词体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从而反映出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属于同一个话语系统。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6 期

字号: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其语言独具艺术特色,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近年来,对《水浒传》语言艺术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多,但多数都侧重于从文学艺术角度来研究,单纯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的为数不多。“《水浒传》文学语言总体上反映的是明代初期语言的基本面貌,是研究明代初期语言极为难得、极为珍贵的重要材料。”①《水浒传》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中儿缀词的运用就是《水浒传》语言的一大特色。

      儿缀词指的是由词缀“儿”和其他词根相组合的词,《水浒传》中出现了大量这样的儿缀词,并且这些儿缀词还与杭州方言的儿缀词体现出了较明显的一致性。目前,学界已有学者对《水浒传》中的儿缀词进行了研究,但主要以例举的方式进行阐述,专门从语言学角度将其与杭州方言儿缀词进行比较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在对《水浒传》②中的儿缀词进行共时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杭州方言儿缀词进行历时比较,从而推断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水浒传》儿缀词的共时分析

      (一)《水浒传》儿缀词的界定

      1.语义方面的界定。笔者对《水浒传》儿缀词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发现其中由“儿”构成的词有183个,但是这些词并非都是儿缀词,因为只有在这个“儿”为词缀时,它所构成的词才能称为儿缀词。所谓“词缀”,指的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的不成词语素”。③因此,可以用省略法来证明该词是不是儿缀词。

      词缀的意义是不实在的、虚化的,也就是说,假设将“儿”省略后,该词的基本意义未发生改变,那么这个词就是儿缀词;假设将“儿”省略后,该词的基本意义发生了变化,那就说明这个“儿”的意义是实在的,它是一个词根,也就是说该词不是儿缀词,而是一个复合式的合成词。如:

      

      笔者试着将以上四例中的“儿”进行省略,例(1)(2)中“磬儿”“钹儿”“铙儿”“货郎儿”分别变换成了“磬”“钹”“铙”“货郎”,词的基本语义未发生改变,例(3)(4)中的“老儿”和“小儿”则分别变换成了“老”和“小”,语义发生了改变,甚至整个句子都无法成立。这说明,例(1)(2)中的“儿”是词缀,由它构成的词是儿缀词,例(3)(4)中的“儿”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根,由它构成的词是复合式的合成词。

      儿缀词及其“儿”的省略形式在《水浒传》语篇中也有共现的情况。如:

      

      例(5)中的“毡笠儿”与例(6)中的“毡笠”基本语义相同,可见,例(5)中的“毡笠儿”是个儿缀词。例(7)(8)中的“蓼儿洼”和“蓼洼”也是如此。

      根据以上方法,笔者对《水浒传》中183个由“儿”构成的词进行了界定,发现儿缀词共有178个,使用频率达到540次。

      2.音节的界定。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由词缀“儿”构成的新词,一般称之为“儿化词”。本文之所以称这类词为“儿缀词”,而不是“儿化词”,是因为“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的符号。”④比如“画儿”,虽然是两个汉字,但是从音节角度来看,只是一个音节,只能念成“huàr”,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只能紧张一次。而《水浒传》中的这些由词缀“儿”构成的新词,却并不是如此。如:

      

      例(9)(10)中的上下两句都运用了对偶辞格,“青毡笠儿”对“铁打兜鍪”,“哥儿”对“父子”,音节整齐匀称。可见,“笠儿”和“哥儿”都为双音节。例(11)的“虾儿逢巨浪,兔子遇豺狼”也是如此。“虾儿”对“兔子”,都为双音节词,“虾儿”必须读成“xiā'er”。“儿”在这里是一个独立的音节,有别于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的“儿化”音。

      由上可见,《水浒传》中的词缀“儿”具有两个要素:一是语义方面,必须是意义虚化的不成词语素;二是音节方面,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音节。由这样的词缀“儿”构成的词,称为“儿缀词”。

      (二)《水浒传》儿缀词的结构特征

      通过对语料的观察发现,《水浒传》中的词缀“儿”在构词时有两种情况,即后缀和中缀,且后缀占优势,因此,如果简单地将这些儿缀词称为“儿尾词”,那是不全面的。具体情况见下页表1。

      

      由表1可见,后缀式儿缀词是《水浒传》儿缀词的主要形式,词条数占94.94%,使用频率占90.93%。中缀式儿缀词数量较少,不具有典型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