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教,提高教育质量

作 者:

作者简介:
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同时,教育主要矛盾转化,深层次问题凸显。面向未来,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协调发展;坚持依法治教,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优化教育改革环境,形成改革共识与合力,推进教育和谐发展。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6 期

字号: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年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效显著。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与此同时,教育主要矛盾转化,深层次问题凸显,教育改革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总结成绩、增强自信心,厘清问题、增强紧迫感,精准施策、多样化实践探索,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是笔者撰写此文的主旨。

      一、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显著

      教育涉及亿万学生和千家万户,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年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可以从学生、教师、社会和国际化等四个不同的视角进行观测和评价。①

      (一)学生发展的视角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公共政策的重要价值取向。

      一是学生心理健康和体魄强健进一步得到重视。国家实施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三千多万农村学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体育课课时,严禁任何学校以任何理由占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二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扎实推进。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减负万里行”和“身边的好学校”等活动,从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招生管理、规范教育教学、完善考评体系、保证学生休息时间等多方面入手,减轻中小学生不合理课业负担;已有10多个省份建立学生课业负担定期监测制度,小学生减负成效初显。

      三是学生选择机会不断增加。上海、浙江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分类考试、一年两考、自选三科、注册入学等,将统考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可望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和学校的自主权。

      四是弱势群体得到越来越多关注。首次在高考中为盲人考生专门研制试卷,首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实行残疾学生单考单招,首次专门设立残疾人中医专业硕士学位;建立健全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不断扩大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规模,近年来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明显增多。

      (二)教师发展的视角

      教师工作突破了一系列制度“瓶颈”,推动了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一是教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出台了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文件,对规模较小的村小和教学点予以倾斜,使得长期以来城乡教师编制倒挂这一老大难问题在制度上得以突破;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在15个省份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

      二是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行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岗位;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5年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

      三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围绕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等,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划出中小学教师10种师德禁止行为和高校师德7条红线,师德建设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出台幼儿园、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校长(园长)专业标准,进一步明确校长和教师的素质要求。

      四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国务院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补充乡村教师、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等做出系统部署,乡村教师在国家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政府、企业和热心人士共同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合力加快形成。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村小和教学点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对在乡村长期从教的教师给予奖励,为乡村教师建设周转宿舍,实行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等一系列举措出台,长期以来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局面正在扭转。

      (三)社会发展的视角

      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参照,教育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加强合作,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探索工程、医学、农林、法学、新闻传播等领域人才培养新机制。主动对接需求,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信息安全、集成电路、非通用语种等领域紧缺人才;全面部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是学科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需求更加匹配。主动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优化中高职专业设置,中职专业大类由13个增至19个,专业数由270个增至321个,高职新增设3 504个与现代产业紧密联系的专业点。

      三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布局更加协调。高职院校布局向中小城市延伸,全国1 186所高职院校中,设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超过630所,150多所设在工业园区、开发区和科技园区,进一步契合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四)国际化的视角

      顺应教育国际化的潮流,教育对外开放积极稳妥推进,师生资源和教学资源流动加速,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