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太平天国“神剧”营销  

作 者:
李玉 

作者简介:
李玉,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与社会、政府与政策史研究,江苏 南京 210093

原文出处:
历史教学

内容提要: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神剧”代表,《红羊豪侠传》在《申报》上的大量广告极力宣扬其“革命性”“世俗性”“艺术性”与“技术性”,在“神化”太平天国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使历史“俗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6-0042-09

      “神剧”者,“神化”剧中人物与情节是也。提起此语,读者首先会想到当下中国热播的一些“抗日神剧”,以及各类武打枪战影片。但事实上,上溯至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戏剧与影视业繁荣兴盛,各类影剧层出不穷,“神剧”并不鲜见,《红羊豪侠传》就是其中之一。《红羊豪侠传》仅是民国时期上海众多市民文化产品中的一个系列。在近代上海都市文化研究方面,学界已有不少成果,①但关于《红羊豪侠传》系列文艺作品则尚未见到专题论著问世。本文限于篇幅,无法对《红羊》系列作品进行全景式研究,仅以《申报》所刊广告为视阈,考察这一时期上海太平天国题材文艺作品的营销方式及其社会影响。

      一、从小说到影剧的《红羊豪侠传》

      “红羊”即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与杨秀清的代称。用“红羊”代替“洪杨”,盖有其历史与语言原因。据时人考证,南宋淳祐年间,曾任职中书省的柴望(1212-1280年)编纂《丙丁龟鉴》一书,列举战国秦庄襄王五十二年(前255年,即丙午年)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即丁未年)间的治乱因革,发现凡在丙午、丁未年多有战乱发生。后人以丙属火色,赤未为羊,便通称国家有祸乱时为“红羊”“劫年”。②太平天国起义领袖之姓,适与“红羊“同音,虽属巧合,却不失为文人运笔闲谈之资。③

      以“红羊”指称洪秀全与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始于晚清,创刊之初的《申报》就不乏以“红羊劫”指代太平天国运动的表述。进入民国,专门以“红羊”为题的著述大量出现。1914年出版的《小说丛报》第2期和第3期,连载了两期《红羊佚闻》,其副标题分别为《僧侠》和《草付道人》,作者署名“枕亚”。此后,《礼拜六》《七天》《朔望》《小说新报》等杂志相继刊载过各种“红羊佚闻”类作品,兹不赘述。

      以“红羊”为题的长篇小说在民国初年也已有之。1915年胡仪鄦与徐枕亚合著出版了长篇纪实小说《红羊佚闻》,分为“战血余腥录”、“天京秘录”和“从军速记”三卷,次年出第二版,两年之后又重印。《红羊佚闻》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内容不连贯,也缺乏宏大场景叙述。同期,还有一部小说《红羊佚闻——刀光血影录》出版,共13万字,著者乃被称为小说巨子的“濑江浊物”,书中“叙红羊时代之黄烈女淑华事,结撰精心,烹炼名贵,诗词充盈,悉系杰构,于近日说部中足谓别开生面”。④1917年,上海国华书店出版了“黄花奴”所著《红羊佚闻——江上青峰记》,声称相关描述“开小说界未有之奇。⑤

      关于太平天国的戏剧影视作品也不断推出。1914年11月,上海新民舞台排演了新编连本历史戏剧《红羊惨劫》,立意在贬低太平天国运动。1928年,上海富年影片公司曾出品“红羊轶事武侠影片”一部,题名《两剑客》,由陆王剑、征芬信主演。⑥据闻该片“声誉颇佳”。⑦该片内容虽无从详考,但观其广告,则知突出三大“卖点”,一为“太平天国之轶事”,二为“武术机关奋斗巨片”,三为“上海最先现幕”。⑧不过,该片的广告在1929年之后就很少见到了。是否与另一部天国大剧的诞生有关系,尚需深入考察。这部继起的天国大剧名日《红羊豪侠传》。

      1930年,这部120万字的太平天国小说《红羊豪侠传》由上海民强书局出版,该书作者为张恂子,由徐天啸总评,徐枕亚作序。该书采用传统的章回体形式,纪述奠都南京前的太平天国故事,全书共分60回。数年后,上海大众书局再出修订版,增为80回,写至天京事变,中间内容也有所调整。

      该书虚构情节比比皆是,文学描写远过于历史真实,立意在于以神秘和荒诞的故事吸引读者。不过,其出发点并不站在清朝立场,而是借以弘扬天国英雄的豪迈与柔情。作者张恂子为上海小说名家,“写武侠,写情爱,俱称能手”,《红羊豪侠传》“乃出其全力所构成者,故精彩百出,极尽奇观”,出版商称其兼具《水浒传》与《西厢记》之笔法。⑨该书和在其基础之上改编而成的同名影剧,在太平天国文艺作品生产方面产生了空前的影响,标志着30年代天国文艺作品商业化营销大潮的形成。

      小说《红羊豪侠传》出版三年之后,青帮大亨黄金荣麾下的上海荣记共舞台开始编演同名“连台历史新剧”。这是一种集戏剧、话剧与电影于一体的影戏形式,以舞台表演为主,凡舞台之上不能表演之剧情,则配以有声电影,以为辅助,所以又称为实行“有声对白”的“连环电影”。该舞台有时也称其为“连环京戏”。⑩其创新点在于“把京戏、歌舞、电影、绘画艺术熔于一炉”。(11)总策划为张善琨,编剧兼导演为严独鹤、汪仲贤,布景张聿光、应云卫,作词黎锦晖,作曲为宣刚,舞台指挥为陈月楼、李振武,摄影为孙镜海,采用美国维克通公司的音响设备。由王虎辰等人担任主演,参加演出的男女艺员过百人。在此后的商业运作中,小说《红羊豪侠传》与同名影剧联动营销,互相促进。

      二、《红羊豪侠传》的“革命性”

      小说《红羊豪侠传》的出版商旨在打造“一部悲壮的(太平天国)野史”。发行广告宣称,本书“纪洪杨开国烈烈轰轰的大事业,写满清宫闱鬼鬼祟祟的丑历史,演述太平天国兴衰治乱的前因后果,描写血战时代流离失散的民间惨状,有主义,有系统”;“非但可供茶余酒后的消遣,且与中华民族有绝大关系,所以人人宜手此一编”。(12)其再版广告进一步解说道:“本书以同情之笔墨,演述洪杨整个事迹。语语有据,件件可靠,迥异昔日俗本所载。”区别何在?成书于清季的相关著述,“当时因受清廷压制,文中多有偏袒,每诋洪杨而扬清廷,骂洪杨为‘发逆’,且将事迹窜改,以致乱真”。而本书所记,“乃参考秘籍所得,与俗本完全不同,乃洪杨之真实史迹也”。以故,“欲知当年洪杨事,请君细读这部书”。(13)也就是说《红羊豪侠传》意在以“理解之同情”,本史家之严谨,以展现太平天国革命史迹,弘扬其革命精神。英雄主义在小说中得到充分宣扬,本书的写作旨趣就是以洪秀全为中心,“把当时湮没不传无名英雄的历史一个个发扬宣传,使丰功伟业,不致湮没不闻”,从而写就一部太平天国群英谱。(14)书中“一人有一人之动人事迹,一人有一人之状貌个性”。据称,书中所载与“凡与天国有关之一切人物,不下数千人”。(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