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兵井冈”考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永明,男,江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江西 南昌 330077

原文出处:
苏区研究

内容提要:

过往研究认为,“引兵井冈”是在某一地点、单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决策。这种结论并不确切。从史实来看,“引兵井冈”的决策是一系列过程。毛泽东作出“引兵井冈”的决策,酝酿于莲花会议,在三湾改编时开始探索、在古城会议形成决议、水口回师后完全付诸实施。在文家市作出的“进军湘南”原定方案,至此被“引兵井冈”所取代。“进军湘南”、“引兵井冈”两个方向的决策博弈及其最终结果,取决于不断变化的军事形势与信息、社会条件。从渊源说,“引兵井冈”固然符合毛泽东的“上山”思想,但很大程度上是缘于秋收起义部队的军事失利、退兵湘南计划受挫等;从决策的信息基础和社会条件来看,前者有中共江西省委的密信指示、毛泽东对各种信息尤其是井冈山区域的深入了解,后者则体现为井冈山的革命基础和地方武装的接纳。“引兵井冈”这一重大决策过程,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领导艺术和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6 期

字号:

      DOI:10.16623/j.cnki.36-1341/c.2016.01.002

      一、“引兵井冈”的决策之谜

      毛泽东引兵井冈,要从秋收起义说起。1927年8月下旬,中共湖南省委在长沙召开沈家大屋会议,部署秋收起义。9月初,毛泽东从长沙到达安源,在张家湾工人补习学校召开会议,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9月10日,毛泽东抵达铜鼓,宣布举行湘赣边秋收暴动。14日,由于攻打长沙失败,部队损失惨重。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村召开干部紧急会议,主张“退萍乡再说”,命令各路部队集结于文家市。9月19日,工农革命军各团在文家市汇合,毛泽东在里仁学校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决定“经萍乡退往湘南”。24日,部队行军至萍乡芦溪遭遇伏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部队剩下千余人。25日,部队攻下莲花县城,在莲花宾兴馆召开会议,期间接获宋任穷送来的中共江西省委密信。9月29日,部队抵达永新县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10月3日,部队行进到宁冈县,召开古城会议。会后,毛泽东在大苍村与袁文才会见,7日袁文才“洞开山门”,毛泽东率领部队进驻茅坪,设立了后方留守处和医院。随后,部队轻装上阵,游击湘南。10月22日,得悉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地区失利的消息,毛泽东率部从酃县水口回师,在大汾遭敌袭击,部队被打散,毛泽东率余部向井冈山方向转移。23日到达荆竹山,王佐派人迎接。27日,部队到达井冈山茨坪。11月初回到茅坪,“开始创建以宁冈为大本营的井冈山根据地”。

      毛泽东引兵井冈揭开了革命力量从城市向乡村转移的序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性起点。但是,从上述毛泽东引兵井冈的历程中,实难判断在何时、何地,又是如何作出上山的重大决策。目前,由于尚未发现毛泽东“引兵井冈”决策的档案文献,毛泽东著述中也没有涉及决策过程,更未发现历史物证,加之各种回忆资料驳杂多源,“引兵井冈”决策问题成为党史、军史研究中的一大谜团。

      “引兵井冈”的过往研究,大体而言有如下诸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短暂出现过“三湾说”;至改革开放前,学界长期流行“文家市说”;改革开放之初,学界基本否定了“文家市说”,进而提出“古城说”、“水口说”、“砻市说”、“荆竹山说”等;进入新世纪以来,出现一种全新的观点,即“莲花决策说”。

      笔者认为,“引兵井冈”的决策研究,一方面要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努力依据史料进行考订;另一方面又要具备“了解之同情”的理念,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军事形势、个体情境来考察决策的社会条件和基础。本文将在梳理各种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引兵井冈”不是某一地点、单次会议的决定,而是在军事斗争中不断实践的产物,有着一系列的决策过程。

      二、“在单个地点的决策”:旧说的依据与不足

      正本清源,客观了解旧说的依据及其不足,明辨学术研究的进路,为本文研究积淀基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家市说”的再检讨

      “文家市说”是学界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改革开放前,几乎所有的党史著作都主张,毛泽东和前委是在文家市决定秋收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发”,“向井冈山进军”。①

      1.“文家市说”的史料依据

      该观点的核心依据在于回忆资料。一份回忆资料指出:“毛泽东同志拿着一份从学校借来的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脉最宽的部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这里象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适宜作我们的落脚点。”②参加秋收起义的罗荣桓说,毛泽东同志“在文家市收集了余部,决定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进军……”③当年担任师部参谋的何长工也在回忆中说:“在文家市毛主席‘引兵井冈’这一点是明确的。”④

      2.“文家市说”的缺陷与不足

      1980年,吴荣宣撰文《何时选定井冈山为根据地的?》,率先否定了“文家市说”。⑤随后,宋俊生和凌云、刘晓农等先后发表文章,不约认同地否定了“文家市说”。

      “文家市说”之所以被否定,主要是新发现的档案史料。一是在中央档案馆发现余洒度、苏先俊写给中共湖南省委的报告⑥。报告记载了在文家市召开的前委会议,“决议退往湘南”⑦,而不是“退到井冈山”。两份报告的可信度很高,理由如次:两人都是前委委员,均参加了文家市的前委会议,而且作为不同时间写给中共湖南省委的报告,二人的口径几近相同。因而,属于第一手文献。相对于其他并未参加此次会议的像罗荣桓、何长工等人的回忆资料,两位当事人的报告更为可信。二是支撑材料,余、苏两人的报告得到陈伯钧等一些老同志回忆的印证。可以肯定,秋收起义部队退兵文家市后,并没有明确向井冈山进军,而是决定经由萍乡退往湘南。如此,“文家市说”明显缺乏史料依据,不能成立。

      3.文家市会议的贡献

      诚然,“文家市说”站不住脚,但是并不意味着引兵井冈的决策与文家市毫无关联。正是在毛泽东的主张和坚持下,秋收起义失利后剩余部队才能够集结于文家市,并从这里实现向农村、向井冈山地区的伟大转兵。客观地说,以毛泽东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在文家市还没有提出“到罗霄山脉中段”,但“前敌委员会决议,以保存实力,应退萍乡,次日部队即向萍乡退却”⑧。撤退萍乡,这正是日后转兵井冈的起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