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中介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耀华,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余航,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分行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商业汇票俗称票据,是一种建立在信用基础上、基于应付款的支付结算工具,在发展中逐渐衍生了融资功能,成为银行信贷投放和同业间资金融通的重要方式。作为银行短期信贷投放的主要业务品种之一,票据已成为中小实体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

      票据中介游离于银行、财务公司等正规票据融资的金融体系之外,主要通过成立贸易公司或者咨询公司的形式,赚取利率差价,参与商业汇票贴现和流通。

      票据中介资金大多来源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已成为银行之间票据转贴现的重要参与者,不仅抬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而且导致银行信贷投放脱离监管,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

      一、与中小银行形成利益同盟,扰乱票据市场运行秩序

      票据中介往往先采用“买通”个别高管,私下与中小银行高管签署租赁协议的方式取得票据经营资质。随后,伪造中小银行公章、财务专用章等印鉴,在中小银行高管协助下,冒用中小银行的名义在各地银行开立多个“同业账户”,并在各地大量低价“收票”,构造一系列背书转让手续在其操控的银行进行虚假“贴现”,然后向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转贴现卖出票据,扣除中介费用后支付给持票贴现企业,获取暴利。票据中介的出现,使部分中小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惜出借经营资质和银行“同业账户”,风险管控意识和合规经营理念大打折扣,严重扰乱了票据市场运行秩序,影响票据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为银行账外经营和规避监管提供便利,使银行信贷投放脱离监管

      一些股份制银行通过“代理卖出回购”等同业代理转贴现方式,利用票据中介操控的中小银行买卖票据,将自营业务“包装”成代理业务,不纳入其账内和业务系统进行核算和管理,隐匿信贷资产规模,调节会计报表和消减资本占用。票据中介实际充当了银行绕开信贷规模和资本约束监管的新“通道”。上述游离在银行信贷规模外的“影子票据”,一方面影响了信贷资金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推动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宏观经济分析决策造成干扰;另一方面使信贷资金投放呈现明显的趋利性和随意性,削弱了定向调控的政策效果。

      三、增加票据交易环节,加大企业贴现成本

      虽然目前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但在经济下行时期,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市场准入更加严苛,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融资难”。而票据中介利用其控制的中小银行票据资质,不审核商业汇票贸易背景即可办理贴现,使不符合银行贴现条件或急于融资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但由于“代理行”、“出租票据经营资质银行”、票据中介等各个环节都要加价,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