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1.对审计人员技能与工具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管理工作对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还应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有更为出色的表现。审计人员除了要对专业领域较为熟悉外,还应掌握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各项功能,在熟练操作中完成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误区,人才引进和人员培训工作并未提上日程,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管理水平长期处于低位,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因此而受影响。 2.对审计准则与审计客体的影响 在传统的审计实践中,人是审计工作和会计活动的主体,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或缺也是不可替代的。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工作也与电算化融合在一起,大部分工作的主体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因此发生了转移,传统的重视存货和物质资源的业务已经逐渐被其他业务所取代。由于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活动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智力资源与知识产权等相关业务层面,这些非物质资源能够对审计工作的成效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就需要加大对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的重视,按照用户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审计绩效。 3.对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作过程中,与传统模式的最大不同表现在内部控制的措施与方式的改变。在原有手工系统操作下,部分内部控制软件无需长期存在,倘若予以存在,将会把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变得相对复杂,尤其在制作科目汇总表等项目的时候,部分也无需进行相关操作。可是,在计算机病毒和网络病毒的影响下,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一些工作会在程序的篡改下而产生错误,就会直接对计算机的电计算造成破坏。从这个角度讲,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以组织为主,强化人工控制的重要性,实现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最大限度的提升工作效率。 4.对审计内容与方法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经验表明,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处理过程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在审计内容与审计方法方面,如审计处理的流程会变得合理与高效,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和科学。更为重要的是,在审计活动中,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参与,人工操作的过程被大大简化,审计工作的正确性显著提高。另外,在审计方法方面,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使得与审计相关的计算速度大大提升,在处理大样本的过程中,工作成效更为可观。 二、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环境风险的类别与成因 1.主体风险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应用技能与当代会计相互融合和彼此支撑的系统,两者通过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传统手工记账向计算机记账转变。这样就使得审计工作中的审查线索不容易被发现,审计人员就要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对电算化软件系统进行隐蔽性的非法操作,造成一些“真的假象”和“假的真相”。 2.道德风险 会计电算化视角下的审计人员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计算机知识方面有较多涉猎,还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审计人员对审计环境十分熟悉,对这一工作领域特有性质了如指掌,可是他们由于过分的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忽略了电算化审计技能的提升,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在电脑操作方面也只是浅尝辄止,从而导致审计人员知识储备和会计电算化审计的需求之间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审计人员就容易铤而走险,突破道德底线,给企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可能威胁到国家和地区安全。 3.系统风险 会计电算化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的人机交互的系统化活动,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会计人员在对计算机及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操作控制时,使得审计环境处于系统控制风险之中。由于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过程中,传统的监督和控制模式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人机并行”的双重控制系统。此外,在会计电算化的处理过程中,审计对象与内容都发生了转变,审计人员除了要完成传统审计工作外,还应对电算化软件的内容加以测评,如果软件系统不稳定或者安全性较低,就会严重影响审计结果和审计绩效。 4.操作风险 会计电算化并非是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只有借助计算机与操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才能进行较为理想的审计实践。但是,无论是何种学历、资历的审计人员,其专业知识储备、实际操作技能和认知水平都是十分有限的。当审计人员在电算化使用方法方面掌握得较为生疏、难以和计算机完成人机交互时,就会产生较高的审计环境风险,而这一风险就是典型的操作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对计算机软硬件和信息系统有充分而深入的了解,对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系统故障和疏漏能够识别和防范。否则,可能因为对这些方面缺乏了解,而加重操作风险,从而影响审计绩效的提升。 三、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环境风险的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