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与企业境外资产审计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忠华,高级经济师,上海市审计局总审计师,研究方向:审计。

原文出处:
科学发展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和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地位提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审计部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跟进,主动作为,大胆创新,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审计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作用。

      一、“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和面临的挑战

      (一)“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1.“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2/3的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

      2.“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当前,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国已经具备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我国对外投资已突破千亿美元,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我国要素流动新趋势,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我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3.“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面临着当初我国同样的难题。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顺应了我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4.“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发生着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部分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二)“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首先,自1999年以来,我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过去我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着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再次,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要防止不顾及国内的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防止可能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最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涉及我国境外投资、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审计问题。我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境外国有资产监督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二、企业境外资产监管和审计的现状与困难

      (一)企业境外资产规模巨大

      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107家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了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以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加到4.9万亿元(本文的统计数据口径均不包括中央金融企业,下同),年均增长16.4%;营业收入从2.9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额约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7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约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60%。以上数据表明,我国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的规模巨大,中央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近年来,我国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包括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国水电集团、中冶集团等成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先锋。从经营表现看,这部分境外单位的经营情况要明显好于境内单位。中央企业的境外单位仅用占全部中央企业约1/5的资产带来了近1/4的利润。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为中国企业并购境外资产带来了良机,中央企业成为这场并购浪潮中的绝对主力。中央鼓励企业“走出去”成为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增长的原因,但收入和利润增速没有与之同步亦有原因。因为大部分中央企业并购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勘探、电力、煤炭、贵金属与矿石等资源类行业,而这些行业在金融危机后业绩大幅下滑,中央企业的境外资产经营也受到较大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