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部门①绩效评价:内涵、框架与应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永杰,九江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罗忠莲,九江市庐山区社保局财务。

原文出处:
会计与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审计绩效,不仅是审计部门领导应当追求的梦想,更应当成为审计部门每一位审计人员的工作目标。近年来,审计部门越来越重视分析影响审计绩效管理的各种因素,其中绩效评价的内容及方法将直接影响审计绩效管理效果。为此,合理设计审计部门绩效评价内容,科学选择审计部门绩效评价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随着审计环境的迅速变化及绩效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部门政务公开及其施政绩效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若审计部门自身都不注重加强审计工作绩效的管理与评价,则难以让被审计单位积极地配合审计审查与监督,更难以让广大公众信服审计职能的落实,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审计的整体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部门面临着审计工作繁杂、审计任务艰巨、审计工作效率不高、审计工作成本与日俱增的严峻形势。为此,审计部门必须重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能,加强审计绩效监督,强化审计绩效管理与评价,构建与审计部门工作实际相适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培养审计人员正确的绩效理念,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审计绩效管理水平和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方面

      Morrill and Morrill(2003)基于内部审计原理,从审计效果、审计效率及审计适应性三方面探讨了审计部门绩效评价的内容。其中,审计效果指审计部门满足被审计单位现实需求的程度;审计效率指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所需的成本效益;审计适应性指审计部门适应未来审计环境变化的能力。Nirmala et al.(2006)重点对比研究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评价标准方面的差异,强调审计部门应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制定适当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及其目标,指出我国在绩效审计评价实践中过于重视“经济性”和“效果性”,忽略了对“公平性”和“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Hossain(2010)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的主要特征、基本框架、主要目标及其审计效果,得出重要启示:立足公众受托责任原则,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性与效果性进行评估是提高绩效审计质量的重要基础。Kells(2011)运用现代管理学相关知识,从行为绩效观、战略绩效观、结果绩效观和能力绩效观等方面阐述了绩效评价的概念,探讨了开展绩效审计评价的具体思路及理论方法。Bringselius(2014)论述了开展绩效评价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从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明确具体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及审计完成四个阶段研究了审计机关绩效评价的主要程序。Mzenzi and Gaspar(2015)通过研究西方国家的绩效审计评价报告发现,大多数西方国家在绩效审计实务中很重视对被审计单位服务质量方面的评估与披露,注重“良好的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的运用有助于提高绩效审计评价效率。

      (二)国内研究方面

      王翠春和张莉莎(2010)探讨了审计部门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评价体制、组织结构、评价人员素质、评价技术和绩效文化等。马蕾(2010)从可计量性、可调整性和可实现性三方面研究了审计绩效评价标准的基本特征。宋常和赵懿清(2011)研究认为,审计部门绩效评价内容的选择应考虑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即“5E”原则。赵俊湦和韩玉启(2011)探讨了当前我国审计绩效衡量指标体系和美国审计总署的绩效衡量指标,借鉴了美国审计部门绩效评价的优点,提出建立一套符合我国绩效审计实际的“成本效益比”总括性指标。田冠军和潘松剑(2012)详细研究了美国审计部门绩效评价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绩效评价计划、出具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管理与改革等内容,并结合我国审计部门绩效评价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徐泓(2012)认为,审计部门绩效评价内容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分为合规性指标和绩效性指标两个层次,合规性指标分为合法类指标、符合工作流程类指标和合乎政策类指标;绩效性指标分为合乎政府目标类指标、综合社会绩效类指标和工作绩效类指标。贾云洁和王会金(2012)将西方平衡记分卡评价法引入国内,将之运用于构建审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实践中,认为审计部门绩效评价指标可分成学习与成长、财务、内部控制、顾问四个层面。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内容及方法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然还有需要不断完善的领域。一方面,无论是国外研究还是国内研究都缺乏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研究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因此,强化审计部门绩效评价领域的理论研究,加快构建研究体系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集中于宏观层面,规范性研究内容较多,从微观层面研究审计部门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应用的学术成果较少。

      审计部门绩效评价是一种创新性的制度安排,推进审计部门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既有利于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揭示由于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不力,导致错误决策、盲目决策与轻率决策,从而出现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假象,造成审计资源浪费等问题;又有助于强化审计部门对自身工作职责的监督,促进审计部门充分履行其管理与服务职能,遏制审计部门一些不良工作行为,促进审计部门工作行为规范化;同时还有助于革新审计工作方式,降低审计工作成本,促进审计部门适应审计大环境的变革,提高审计服务效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