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下日本帝国投向上海的“视线”  

作 者:

作者简介:
(日)高纲博文,日本大学大学院综合社会情报研究科教授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观光”这一词汇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由官方制定的,意欲向人们展示“国家的闪光点”。日本帝国向正式的殖民地、非正式的领土行使政治影响力的势力范围被称为“帝国圈”,日本本土的人们可进行观光的地域范围则被称为“观光圈”,两者间关系密切。中日战争下的上海观光旅行,与当时的日本国内旅行一样,均被定位于国民精神总动员的一环。以招徕日本人游客为目的的指南书、明信片、影集、游记、地图、歌曲等等上海观光媒体大量发行。与中日战争爆发前相比较,上述观光媒体的表象大为改变,为了对抗上海的欧美文化而强调宣扬上海神社等“日本文化”,呈现出完全无视中国民族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帝国的视线”。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5;K2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16)01—0001—08

      近年以来,在日本上海史研究领域,对于日本人的上海旅行及上海旅行指南的关注程度很高。①然而,上述研究是以对日本人所见之“上海印象”的检视、论证为中心展开的,而对于中日战争时期,以招徕日本观光客前往上海观光为目的而大量出版、发行的指南、小册子、明信片、写真集、游记、地图等,则并未给予充分关注。此外,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当时面向日本人的上海观光宣传品中,“上海神社”被大书特书;“战迹视察”虽然流行,“但只不过是上海观光的配角”,因而遭到忽略。②本文在对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人的上海观光旅行状况进行概览的基础上,准备以各种上海观光媒体为材料,对中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对于日本观光客而言意味着什么这一点,予以解明。

      “観光”(观光)一词是英语“tourism”的日译(中文一般译为“旅游”)。西欧产业革命使交通工具变得发达起来,旅行这种大众现象也随之普及。“tourism”即指上述情形。“观光”这一词汇,是日本明治维新后从“富国强兵”的出发点,意欲向人们展示“国家的闪光点”的背景下,由官方制定而成的。日本帝国向正式的殖民地、非正式的领土行使政治影响力的势力范围被称为“帝国圈”,帝国本土的人们可进行观光的地域范围则被称为“观光圈”,两者间关系密切。帝国圈的扩张诱发了人们前往新领土观光的欲望,形成了高扬“帝国意识”的“帝国视线”。③本文以上海观光媒体为素材,对因中日全面战争而扩大的“帝国圈”及“观光圈”,给投向上海的“视线”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进行考察。

      一 中日战争前的上海观光旅行

      “観光”(观光)作为英语“tourism”的日译开始成为定论,是在1910年代。当时存在着两种“观光”:以外国人作为“观光客”的国际观光,以及日本人在国内进行的观光。国际观光业务主要由日本观光公社(ジヤパン·ツ一リスト·ビユ一ロ一,半官方性质的旅行中介机构)主持。1930年,铁道省特别设立了国际观光局,作为吸引国外游客的中央行政机关。日本观光公社是面向外国人的旅行中介机构,而日本旅行协会(1924年成立时名为“日本旅行文化协会”)则是以提高日本人旅行文化水平为目的组织而成的文化运动团体。两者于1934年合并后成立了社团法人日本旅行协会(ジヤパン·ツ一リスト·ビユ一ロ一),是为日本交通公社的前身。截至1942年国际观光局被撤销,振兴国际观光业务的牵引力一直是作为对外观光宣传的执行机构,于1931年设立的国际观光协会,以及转变为国内外观光客中介业者的日本旅行协会。④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景气为背景,国内观光作为当时萌动的大众休闲活动之一登场。即使在关东大地震发生后,国内旅行仍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进而因为既无需护照,又有使用日语之便,前往日本海外领地(外地)的旅行者也出现了剧增。国内观光方面,以1932年成立的日本观光地联合会及1936年以此改组而成的日本观光联盟为中心,依靠民间的自主运营。此外,国际观光与国内观光的相关机构彼此重叠,互相联动,这一点也不可无视。特别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以美、英为主要客源对象的日本国际观光业的基础遭到了瓦解。于是,国际观光局正式开始了以日本人作为旅客的中国观光事业。⑤

      对于日本人的上海观光旅行而言,1923年“日华联络航路”(长崎—上海航线)的通航具有里程碑意义。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的“长崎丸”“上海丸”分别于同年2月11日、3月25日启航。这条航线将日本与中国用最短的距离连接起来,并且利用了日本国内发达的铁路网,使运送能力大为增强。然而上海航线客流量的增长却不如预期,因此从1924年5月起,起点由长崎变更至神户。“长崎丸”、“上海丸”的时速为21海里,当时属于高速航船。从神户至长崎的航行时间为22小时,长崎至上海为26小时。因为有从关西前往长崎的旅客,上海航线很是热闹,但它同时也是从上海前往日本的重要交通干线。长崎县云仙作为距离上海较近的避暑胜地、高尔夫球场而受到注目,接待了许多从上海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⑥

      地理学者西部均搜罗了1878-1939年间面向日本人发行的上海指南,对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基本特征做了如下总结:“(上述指南)作为向立足生活于日本社会的人提供的观光指南书的性质较弱,中心内容却是与确立生活基础相关的贸易、商业、工业、金融等方面的信息,实际上已成为某种移民指南。”⑦浏览面向日本人发行的上海指南,会这样进行思考:对于日本人而言,上海主要是为了业务目的而造访的工商业城市,而不像邻近的苏州、杭州、南京等观光都市,它在这方面的魅力较弱。然而,一旦在长崎至上海间开通了上海航线,上海观光、旅行指南也开始出版了。《昭和6年版上海观光便览》上海每日新闻社发行)如是推荐上海观光旅行:

      上海是中国政治经济的心脏,现代中国的所有精神皆在此跃动,而且日本对华贸易的大半在此进行。若要了解新中国,上海是无论如何要见识一下的。

      该书推荐的“上海一日观光”(乘坐汽车)的路线如下:

      (上午)虹口市场(即三角地)出发→吴淞路→江湾路→新公园→北四川路→花园桥(即外白渡桥)→南京路→静安寺路→杰斯菲尔德公园(即今中山公园),(下午)杰斯菲尔德公园出发→东亚同文书院→徐家汇教会·天文台→霞飞路→四马路→外滩→百老汇路(即今大名路)→回到虹口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