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化:台湾社会发展趋势探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国深,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王贞威,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博士后。

原文出处:
台湾研究

内容提要:

自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岸之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各领域之间的依存度逐渐提高。这一变化突出表现为台湾社会内部的两岸化发展趋势。当前,两岸化已成为台湾社会最明显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自发性、建构性、渐进性、曲折性四大特征。台湾社会的两岸化为两岸的融合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分析并思考台湾社会两岸化的内涵、特征、驱动机制及其面临的困难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6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15)06~0056~10

       两岸化(cross-straitization)概念,已有不少人使用,但系统论述该概念的内涵、外延尤其是在台湾社会发展现状的文章至今未有。①两岸化,严格意义上说在台湾不是一个新的社会现象,也不是台湾社会发展的唯一面向,但自1987年以来渐趋明朗,尤其是2008年5月以后,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使得两岸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已经成为台湾具有整体性、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一定意义而言,台湾社会的两岸化是两岸关系不断融合发展的重要步骤,也是现阶段台湾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如何深刻把握两岸化的表征形式及其特点,如何深刻认知两岸化的动力机制,如何使台湾社会的两岸化进程健康、良性发展,是摆在两岸执政当局和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两岸化是海峡两岸彼此影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社会变革进程,是大陆和台湾共同经历的社会现象,已经并将持续对两岸社会治理模式、互动模式以及社会发展道路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台湾,两岸化已成为发挥主导性作用的社会发展趋势,但对大陆而言,两岸化仅是部分地区或者部分领域的社会现象,并非整个社会的普遍性现象,现代化才是大陆社会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文侧重于研究台湾社会的两岸化,所指台湾社会是广义的社会,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面向。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两岸化意涵

       两岸化得以催生的重要时代背景是在和平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大格局。在此背景下,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方式。更为开放的全球贸易格局,使得资本、人员、物资、信息等各个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整个地球被称为“地球村”,这就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两岸关系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缓和发展。随着两岸同时加入WTO以及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两岸的一体化势在必行。加之两岸同胞在文化血缘上的内在吸引力和凝聚力,两岸化这一现象得以出现并不断深入发展。

       所谓“化”。在汉语里意味渐进的变化过程,所以两岸融合的内容与形式都需要时间的积淀和历史的抉择。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所谓两岸化具体体现为生活一体、价值共享、结构共塑三个层面。生活一体,指的是两岸同胞更为便利而又甚少差别待遇地生活在中国——这个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园里;价值共享,指的是两岸同胞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建构出共享的价值认知体系或称之为共有知识(shared knowledge),从而实现对人类优秀文明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共同理解;结构共塑,指的是两岸同胞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各领域的共同治理机制,创设一系列制度化的管理平台,尤其是实现两岸政治一体化的结构化安排。两岸化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两岸社群或称为两岸族的产生,即台湾学者魏镛所言“连锁社群”(linkage communities),指的是在“多体系国家”一方之内有一群人民,与另一体系的人民及社群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商业或其他形式的接触,导致他们跨越体系界限而发展出与另一体系中的人民及社会间的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敏感度与情感关系。②这一群体是两岸化的重要承载力量。

       具体到台湾社会的两岸化,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为这三个层面。台湾社会的两岸化,一是涉及台湾人的两岸化,二是涉及台湾社会的两岸化。前者指的是部分台湾人的工作范围和生活圈子横跨两岸,产生跨两岸的情感连接,是典型的“两岸族”,比如在大陆的台商、台生以及台湾演艺人员等。后者则指的是台湾社会内部的不同层面受到大陆因素的重要影响,如公权力决策活动中的大陆因素考量。即使部分台湾人的工作和大陆社会没直接关联,但依然会感受到大陆因素在台湾的存在与影响,比如日月潭卖茶叶蛋的阿公阿婆,去景点游览的台湾百姓等等。台湾社会的两岸化,是两岸社会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两岸融合在台湾社会的重要实践形式(如图1所示)。充分两岸化之后的台湾社会将使得两岸之间的融合顺其自然,而又稳定牢固。

      

       图1 两岸化的结构性意涵

       上述论述可以界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台湾社会两岸化,指的是台湾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对外交往等多个领域均已受到大陆因素的深度影响,并自发实现两岸要素(人员、物资、资本、信息等)在台湾内部融合的历史进程。接下来本文将详细阐述台湾社会两岸化渐趋明朗的表现形式及其基本特征。

       二、台湾社会两岸化的表现及其基本特征

       (一)台湾社会两岸化的主要表现。无疑大陆已成为台湾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大外部因素,如何善用大陆因素制定与中国大陆相处的战略,考验着台湾人的智慧。两岸化给台湾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使得两岸之间的依赖性、互主体性大大加深。③

       首先,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性增强,两岸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体之间产生相互依存关系的必要条件,是彼此之间经济交易(经济要素的跨境流动)的发生;鉴于两岸贸易和台商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是两岸经贸交流的主要形式,二者因而成为度量两岸经济相互依存性的核心变量。”④所以,贸易是两岸经济依赖性的重要指标。同时,在贸易理论中有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这一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对象及其所占比重,这也表明其外贸对某一地区的依赖性大小。因此,本文以单位年度内台湾与大陆的贸易额(不含港澳)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参考指标来说明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性。由图2可以看出2009~2013年这五年台湾与大陆贸易额占其总贸易额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20%以上,依次为20.8%、21.5%、21.6%、21.3%、21.6%。大陆在台湾的对外贸易中稳定占据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台湾与某一经济体的贸易额占其GDP的比重也反映对该经济体的依赖情况,通过计算可以发现,2009年至2013年台湾与大陆的贸易额依次占到其GDP的20.8%、26.4%、27.4%、25.6%、25.4%。在整体的外贸环境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局势变差的背景下,台湾与大陆的贸易额依旧保持在其GDP20%以上的份额,可见大陆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