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审计署特约审计员欧阳昌琼结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建议,加大力度,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和效果的审计监督。他说,脱贫扶贫是硬任务,审计监督是硬措施,审计机关要下硬功夫。 欧阳昌琼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受聘为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已连任两届,作为资深特约审计员,他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时说,通过列席审计长办公会议、参与专项审计检查、调研审计实施现场等活动,深切感到,过去的一年,审计署和各级审计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审计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尤其是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专门听取了刘家义审计长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并就报告的一些焦点问题对有关部委和单位进行专题询问,反响强烈,效果很好。此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在反腐倡廉方面,审计反腐“利剑”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审计工作透明度、民主监督得到提高和加强,特约审计员制度进一步完善。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工程。去年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又减少了1442万人,但目前仍有5500多万贫困人口。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016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在扶贫资金上,2016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将增长43.4%。据了解,2015年全国的扶贫资金中,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400多亿元,加上公共资金总共有几千亿元。但是目前扶贫资金的筹措和分配存在“碎片化”现象,分散在六、七个部门。这些同属扶贫性质的资金,由于来自不同部门,其使用就得遵守不同的要求、规定和政策,基层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由于扶贫资金不能统筹、条线多,存在“普降小雨”、“撒胡椒面”的问题,影响了扶贫的整体效果和精准度。针对以上问题,欧阳昌琼认为,除了加大中央层面扶贫资金的统筹力度外,还要加强审计对扶贫资金使用和效果的监督。通过审计,使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审计监督可以而且应当成为扶贫攻坚的“硬措施”之一。欧阳昌琼同时建议,以扶贫资金审计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的精神,探讨健全审计监督机制,改革完善审计制度的路径。对此,欧阳昌琼提出了如下具体建议: 一是对扶贫资金使用及效果实行跟踪审计。对于公共扶贫资金,资金使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以倒计时的方式安排审计计划,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持之以恒。二是清理在扶贫资金筹措、分配、拨付、使用等方面过时的、不合理的政策规定,制定以精准脱贫为最终目标的新的规章制度,统一扶贫资金的审计准则、标准、尺度、审计工作流程和方法。扶贫资金涉及部门多,审计机关既要加强协调,也要排除干扰,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三是审计署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扶贫资金的审计必须发挥地方审计机关尤其是省级审计机关的积极性。建议加强对地方扶贫资金审计计划和审计业务的统筹和管理,统一人员培训,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在扶贫资金审计中避免同级自己审自己,探索上级审下级的机制,为改革完善审计管理体制积累经验。四是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建立健全扶贫资金审计结果、整改结果公告制度和向同级人大报告制度。将审计结果与政绩考核、纪律检查、追责问责、干部任免等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