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农事试验场的农事试验及其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苑朋欣(1965- ),男,山东临沂人,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山东 临沂 276005

原文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清末农事试验场是中国出现最早的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机构。这些农事试验场成立后,在作物品种改良试验、种植技术试验、蚕桑试验、林果试验、肥料试验、土质研究和农作工具试验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科学研究与试验活动,标志着中国传统的经验农学开始向实验农学发展转化,对当时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局限性也依然存在。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56(2015)12—0106—04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5.12.022

      1898年在上海建立的育蚕试验场和1899年在淮安建立的饲蚕试验场是中国建立最早的农事试验场。到1911年初,全国已有农事试验场98处。[1]这些试验场的建立及其开展的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活动,标志着中国传统的经验农学已开始向实验农学转化。目前学术界关于清末农事试验场所开展的农业科研活动及影响等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鉴于此,本文就以上方面作一较为深入全面地探讨。

      清末农事试验场作为中国出现最早的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机构,在研究改良种植、培育作物新品种及改良农业新技术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活动。研究试验项目包括:作物品种改良试验、种植技术试验、蚕桑试验、林果试验、肥料试验、土质研究试验和农作工具试验等。

      1.作物品种改良试验。作物品种改良试验是清末大部分农事试验场的一项主要试验内容。各地试验场大都从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进行种子培育试验,以改良本地作物品种。如农工商部试验场“广搜佳种,遍致名产”,除就近地方搜觅各项籽种外,还咨行各出使大臣,并札饬各省劝业道暨农务总会,要求其拣选各国及各省五谷、蔬菜、棉、麻、烟、茶、花木等类各项籽种分别寄送到农工商部,“并将种类、名称、土宜及栽培方法详细注明,俾得按法试验”。[2](卷219)试种谷麦类有直隶、江苏的陆稻、芝麻,山西、河南、四川的高粱、菽、豆,法兰西高粱,美国玉蜀黍,意大利陆稻,日本花豆等;蔬菜类如直隶王瓜、茄子,江苏山药、扁豆、香瓜,以及荷兰甜菜,俄罗斯甜瓜、番茄、辣椒,美国芸豆、蜀奎、甘蓝等;花草有福建之兰,江苏之菊,河南、山东之牡丹,湖南、江苏之珠兰,以及意大利之花草,澳大利亚之兰草,日本之菖蒲、樱花、百合花等类。[3]山西省农事试验场派所聘日本农学教习冈田真一郎等“由东洋广搜植物种类,携带来晋,计其谷产如水稻、大麦等类,蔬菜如菜豆、甘蓝等类,有关经济之产如制糖、甜菜、制纸等类”,例如黑麦、燕麦、玉蜀黍、陆稻各种,“无水亦可繁生,尤为济荒要谷”,共计120余种,在试验场分别试种。[4]奉天农业试验场将外省及外国作物种子与本地习用种子两两比较而验其生育状况与收获之结果。该试验场在1907-1908年间试种外国作物品种达185种,其中有玉蜀黍类14种,麦类9种,豆类18种,瓜菜萝卜类84种,棉花类11种,牧草类37种,树木类12种。[5](P898)如1907年对玉米、牧草、蔬菜进行选种。其中试种玉米共六七种,其最佳者为美国之种等三种,味美而收获亦多。牧草播种十数种,以阿尔发种为最佳。蔬菜类,经试种其最良美者为直隶种白菜。[6](P46)黑龙江省农业试验场面积约20余晌,分14区域,为普通作物、工艺作物、蔬菜培养等区,“分种一切植物”,并时常遣人访查外省及本省各府厅州县之籽种苗禾,鳞集场中,比较短长。还在场内仿日本东京植物园办法设暖室一区,“虽冬令可得鲜蔬”。[7](P6657)山东农事试验场将日本水稻、小麦、马铃薯,以及美国豆、麦等种子,“按照西法布种,均能收数有加”,其中“尤以美国之豆、麦,日本之马铃薯最易滋长”。[8](P20)农工商部曾咨各省农事试验场酌量本地情形,订购各国籽种寄回试验。因此,在当时,有些规模较大、资金较多的试验场都曾从外国引进过新品种作物。

      2.作物种植技术试验。各农事试验场都不同程度地在耕种、播种、田间管理等种植技术方面进行过试验。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进行谷麦试验,其畦法有南北畦、东西畦之别,播法有散播、条播、点播之分。还就直隶、奉天及美国、日本之麻籽,山东、江苏、安徽、湖北以及美国、日本之棉籽种植技术方面详晰试验。湖北农事试验场对大田作物播种技术进行试验,通过试验证明:播种法自以点播为最上,条播次之,撒播又次之。还进行播种期试验,通过试验得出:栽植农作物自宜适当时期,过早固属不宜,而过迟之害尤非浅鲜。江南实业学堂农业试验场进行棉花试验。试验内容有:棉花摘心无摘心试验,此试验目的在考查棉花摘心与无摘心于收量有何影响;棉花摘心日期试验,目的在考查棉花摘心适当期宜于何时;棉花下种期试验,就棉花于何时下种为试验目的;棉花摘心回数试验,目的在研究棉花以几次摘心为合宜;棉花播方试验,目的在考查栽种棉花,起播之法以何者为宜。[2](卷192)奉天省农业试验场对于作物栽培技术试验也很重视。如1907年对豆类、牧草、蔬菜进行播种期试验。于五月下旬播种豆类,八月中旬收获,其中大豆、绿豆亩获1担2升。牧草五月下旬播种,八月下旬刈割两次,共获干草87贯,当时试掘其根,仅90日间已深入六尺一寸七分。甜蓝五月末始播种,为时虽迟,成绩尚好。该场还对荞麦、燕麦、旱稻、大麻播种期进行试验:荞麦四月下旬为早播,六月中旬为晚播,早播者每10亩收9斗,晚播者每10亩收1担5斗。燕麦因播种过迟,每10亩仅收五斗二升,后经试验证明,若能在三月下旬播种,必能收至三担内外。旱稻因四月下旬播种,时期少迟,故其发育仅及苗稿而不能结实,若在三月间下种,灌溉有方,成绩当不至若是。大麻亦因播种太迟,且培土过薄,以致旁出歧生,本枝不茂而收获不良。[6](P46)此外,该场还以奉省习惯之耕作法与外洋新式耕作法比较其收获量。吉林农事试验场有选种法试验,分别对种子采取盐水选、淡水选、温水选等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温水选最优、盐水选次之;播种法试验,分别采用条播、点播及混播法,证明条播及点播最优;轮作法试验,不同的作物轮换种植,利用前种作物所遗之养分,以尽地力;还有播种期试验等。

      3.蚕桑试验。清末农桑并重,蚕桑试验为清末试验场的又一项主要试验内容。当时,专门性的蚕桑试验场和大部分综合性的农事试验场,都在蚕桑品种改良和技术改良方面进行过研究和试验。直隶农事试验场用新法试栽日本桑,鲁、川、荆桑数百万株,还试育日本蚕、浙江蚕多种。对于桑秧的栽培、嫁接、蚕种拣选、蚕儿饲育等,皆用新学理试验。[9](P5)农工商部试验场就园中辟分蚕室、缫丝室、切桑室、器械、标本陈列室各一区,蚕种则有中有外,饲养法则有天然有人力,其人力饲养之法分温育、凉育、温凉适中育三项。桑园辟地55亩,栽桑成活者15 000株,皆“柔条摇曳,生趣盎然”。此外,该试验场还试栽椿树、蒿柳树秧,试育椿蚕、柳蚕。[2](卷205)地处东北的奉天农事试验场还对该省气候能否宜于蚕桑进行试验,于1907年从日本购入鲁桑及岛内桑两种,在场如法试栽,是年冬天气极寒,场中桑树翌年春发芽略晚,然入夏以来陆续抽条吐叶,成活仍居多数,经试验证明桑树之于奉省气候并非不能适宜。1908年农历四月间,该场“即著于养蚕,经购得中国及日本蚕子各一种,如法试养,自孵化至成茧诸事均称顺手。计得中国种茧46斤,日本茧19斤,经缫成细丝,品质尚属佳好”。[2](卷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