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和平与革命:1935-1938年中国共产党的反法西斯战争观探微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树林(1969-),男,河南潢川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研究员,北京 100080

原文出处: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1935-1938年,法西斯侵略的战火逐渐在世界蔓延,而西方民主国家却奉行绥靖主义。在中国人民抵御日本法西斯侵略由局部抗战开始到全国抗战兴起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世界和平不可分割,争取中国和世界的永久和平等一系列关于反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观点和理念。基于对法西斯侵略本性的认知理解和对反法西斯战争情势的观察分析,中共提出抗日高于一切,一切为着抗战胜利,从苏维埃革命走向抗日民族战争。中共的反法西斯战争观承载着中国革命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追求,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兴起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价值和先导性的实践意义。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5)05—0098—10

      1931年,日本率先在中国点燃法西斯对外侵略的战火。1935-1938年,法西斯侵略的战火逐渐在世界蔓延。在中国抗日战争兴起的过程中,作为革命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系列关于反对法西斯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观点和理念,并实现了由苏维埃革命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本文拟借助战争观理论的分析框架,考察中共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战争观、和平观,探讨中共革命观念和政策的转变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①

      一、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1935-1938年,法西斯国家实施战争政策,民主国家奉行绥靖主义,苏联主张集体安全体系,共产国际倡导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共党内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这一系列事件为中共的反法西斯战争观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思想素材。

      中共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战争观大体上涵括对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的根源、特点、性质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以及对待法西斯战争的态度、消灭法西斯战争的途径等问题的主要观点,其核心理念即为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一)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的根源

      中共对法西斯战争根源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列宁和共产国际的解释。列宁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帝国主义战争就不可避免。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大战的根源。共产国际则提出,“法西斯主义——这就是战争”,法西斯的本性就是侵略和掠夺。[1]285但是,中共对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根源的认识和分析具体而微。

      1931年9月,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共最初的反应是,日本要掠夺、瓜分中国,压迫中国革命,准备进攻苏联,以及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空前而剧烈的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促使日本“企图在新的帝国主义战争之中来找得经济危机的出路”。[2]564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一次沉重打击,“东北事件引起了一连串的侵略”[3]704。1935年10月,意大利不宣而战入侵埃塞俄比亚。11月,中共中央长征甫抵陕北即预言“帝国主义间的矛盾走向大战(东方、西方)”[4]366。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认为,一切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革命危机,“使得帝国主义除了战争找不出第二条挽救死亡的出路”。日本侵略中国和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无疑的存在着引导到第二次帝国主义大战的危险”。[5]534

      1936年7月,德国和意大利开始联手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支持法西斯分子叛乱。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至此,全世界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不同程度地卷入战争。毛泽东认为,“目前的战争发展到世界大战之间,是不会间断的,人类的战争灾难不可避免”。他援引共产国际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理论,认定“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6]475

      1938年3月,德国侵吞奥地利,10月又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重申“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提出资本帝国主义的本性,不仅是和本国人民大众、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主义国家矛盾的,而且是帝国主义诸国之间自相矛盾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历史上最尖锐的表现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新的发展,使得世界又面临新的大战。东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西方希特勒在德国登台,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业已开始。“一方面日德意组成了侵略阵线,实行大规模的侵略。另方面各民主国家却为保守已得利益而在和平的名义下准备战争;但至今不愿用实力制裁侵略者”。在这种情况下,从中国开始,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相继遭受日、意、德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全世界已有六亿人口进入了战争,范围普及到亚、非、欧三洲,“这就是新的世界战争的现时状况”。[7]633-634

      (二)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的特点

      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日益猖獗之际,西方民主人士曾一度认为“法西斯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影子”[8]20。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产主义的幌子侵略中间弱小国家,而民主国家却奉行绥靖主义。法西斯国家遂将局部战争逐渐推向全面战争。

      1935年5月,日本在华北制造事端,向中国提出对华北控制权的要求。中共指出,日本侵略者鉴于直接公开的武装占领东北,曾经引起全中国反日的怒潮,因此采取比较隐秘的方式并吞华北,而且正准备并吞全中国。[5]531而从世界范围来看,1935-1938年,法西斯侵略犹如瘟疫般地蔓延开来。毛泽东认为,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的特点具有“无间断”的性质,直至发展到世界大战。[6]474-475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分析认为,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的特点就是首先侵略中间国家与采取各种不同的战争形式。日、德、意法西斯国家首先侵略像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这样的半独立国家或弱小国家,而且采取三种不同的特殊战争形式:第一种是日本对中国、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这是公开的直接的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在不宣而战的形式下进行的,开了战争史上的新纪元;第二种是意、德两国侵略西班牙的方式,采取了援助叛军的办法,这是历史上老办法的重演,历史上这类办法是有过的;第三种是希特勒侵略奥、捷两国的方式,没有战争的表面(没有打响),但有战争的实际,这是不战而亡人国的最巧妙的办法。法西斯国家采用不同战争形式的原因,一方面,是侵略国本身力量还不充足,暂时未便和各大国直接作战,因而采取了巧妙的战争办法,企图使自己先行壮大起来,同时使各大国削弱起来,再与各大国作战;而另一方面,则是各民主国家不愿意制裁侵略者,尤其是英国的怯懦妥协政策的结果,这种政策实际上援助了侵略者,便利其侵略各中间国家。[7]634-635因此,“各大国间的战争虽然暂时还可能不爆发,暂时限制于侵略中间国家的过程虽还在继续着,但最后势必引导各大国卷入空前残酷的战争里去”,这是毫无疑义的前景。[7]63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