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科姆·布迪的自然审美理论

作 者:
章辉 

作者简介:
章辉,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士,湖北 宜昌 443002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马尔科姆·布迪的观点是:自然美欣赏是把自然作为自然去欣赏;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自然美的欣赏;自然美欣赏不同于艺术品欣赏的地方是,前者在欣赏对象、欣赏模式和欣赏效果方面都是自由的。本文在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的互文性语境中呈现布迪的自然审美理论,为中国的环境美学建设提供思想借鉴。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6)02-0056-07

      DOI: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6.02.009

      环境美学在20世纪后半期兴起后,已成为中西学界的显学。环境美学的根基在18世纪,康德给自然美的欣赏提供了“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这一概念,荒野的自然被视为崇高;在英国,如画(picturesque)这一范畴出现在美学界。但是,尽管在浪漫主义时期人们沉溺于自然,从黑格尔以来艺术哲学成为主导,自然审美被边缘化了。当代环境美学的兴起一方面是对美学领域艺术主导的反驳,现实的缘由则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大规模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引起了人文学者包括美学家的忧虑,生态哲学、存在论哲学和自然主义文学也给环境美学的崛起提供了思想资源。1966年,英国美学家罗纳德·赫伯恩发表的《当代美学及其对自然美的忽视》是当代英语学界环境美学的先声,对当代环境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英国美学家马尔科姆·布迪在回应环境美学的种种问题时,提出了自己的自然审美观,给当代环境美学提供了思想资源。本文拟在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的互文性语境中呈现布迪美学理论的逻辑、要旨和意义,以期推动中国美学界的相关研究。

      一、自然美欣赏是把自然作为自然去欣赏

      在谈自然美之前要界定何为自然。某种意义上,任何事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自然。这种包罗一切的自然不能把自然区别于其他的东西,这就需要在自然之内再区分。自然界可分为自然物质如黄金、水,自然种类如动物、昆虫、树木,自然物体如高山、火山、月亮,自然力量如地震、海啸,自然外表如天空、日落、彩虹,自然现象如雨水、云彩,自然产物如鸟鸣、玫瑰花香等,这些个体和种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人的身体仍然是自然物体,无论怎么穿衣服,怎么修饰,它的生产是自然行为,它的生长是自然性的。因此,与自然物对立的不应该是人造物(man-made,因为人的身体就是人制造的),而是人工制品(a work of human artifice),即人的技术所制作的工艺品、人化的环境以及法律制度、政府、艺术品等抽象的存在。布迪的观点是:“自然美的欣赏是把自然视为自然,不是把自然视为人工制品来欣赏。”①这一点对立于康德。康德说:“自然,当它真像是艺术时,它始成为美的;而艺术之可被名曰美术,是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它是艺术然而却犹豫是自然时,它始能被名曰美术。”②康德认为自然只有在被视为艺术的时候才是美的,似乎有一个非人格化的主体在创造着自然美。而布迪主张,正如艺术欣赏是把艺术作为艺术来欣赏,自然美的欣赏是把自然作为自然来欣赏,不应该以欣赏艺术品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美,不能把自然作为一幅画来欣赏,自然美不能是“美如画”。但是,今天的自然已经深刻地为人的活动所影响。布迪认为,如果自然环境的某些部分已经为人的活动所影响,它仍然能够作为自然对象被欣赏,只是,我们对自然美的欣赏都是混合的,混杂了其他的因素,即人的意图、行为或设计。比如在动物园欣赏动物,你仍然可以把动物视为自然美,忽视周围环境。比如看喷泉的时候,你不是在看自然事物,但是你仍然能够欣赏水的某些特征,其作为自然物质的流动性、它捕捉光影的方式等。

      确实,人们很多时候是通过艺术看自然的,自然被表现在艺术品之中。在西方美学史上,从文艺复兴开始,自然美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并获得了艺术性,人们把自然美视为艺术品的一种形式,把自然美等同于艺术美。英国美学家安东尼·萨维尔认为,每一艺术品都是在回答某些问题,是在被称为风格的一系列美学限制中去解决这些问题。萨维尔认为,如果美这一概念是意义明确的美学评价的术语,其分析应该扩展到艺术和自然审美。虽然问题和风格在自然中缺席,但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即我们把自然物体视为好像是艺术品,它们被构造着在一套风格性的限制中去解决一定的问题。即是说,萨维尔认为,自然物也可以视为以风格去解决特定的问题,自然审美这样就一致于艺术审美,美这一术语的运用就有了普遍性。以风格的审美限制去解决某个问题就是某种描述(description),对某个物体的审美判断就是在某个描述和某个风格之下去做出判断,因此,对自然物体的美的判断的真值(truth value)是相对于被欣赏者所选定的描述和风格的。他自由地选择他所喜欢的风格和描述,这一点不同于艺术的欣赏者。③

      布迪认为,我们可以把自然物体视为艺术品,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在自然审美时就会或应该这样看待自然物体,可能性不等于事实性和必然性。萨维尔的观点也不契合自然审美现象,在自然审美经验中,并无艺术审美中的那些必须有的观念,我看一朵花的美,不必视它为在一套风格的美学限制中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它也无需任何艺术价值的概念,相反,我们有某种或清晰或模糊的意识,即自然不是艺术。④自然世界并非设计为审美兴趣的客体,自然物应被如其所是地去欣赏。也就是说,自然审美集中在其自然性(naturalness),在其作为自然的部分,或在其作为自然物体的特殊种类,集中在其结构性的或相互关系的元素或方面,自然物体被经验为自身是本质上值得欣赏的。布迪认为,有时候,欣赏自然我们也要概念,但只是普通的一般性概念,比如花,而非特殊种类的概念比如兰花,也非深层次地理解自然的概念,比如花是植物的性器官。⑤

      二、科学知识能够促进自然美的欣赏

      加拿大美学家艾伦·卡尔松认为,自然美的欣赏要瞩目于自然物的非形式性的审美特质,诸如表现性的特质如宁静、壮丽、昏暗,以及艳丽、精美等。卡尔松认为,要感知自然环境的非形式特质需要一定的关于自然环境的知识。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敏感力就可以看出高山的平衡,不需要更多知识,但是要感知高山悬崖上的树木的定性(determination)和顽强(tenacity)就需要在感知力之外,还要有树木在其生命环境中的相关知识,比如它存在多久了,什么力量导致它如此,这些知识会增强审美欣赏。一旦我们知道它居住在其中的生物的相对安全的家园和饮食基地,特定的草地和森林溪谷就给我们温暖和宁静之感,但是,如果我们知道,这片开阔的基地也是这些生物逃避捕食者的地方,它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质,可能呈现紧张或不祥(ominousness)。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