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语言意识与家庭语言规划

      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社会流动日益频繁,引起了城市家庭结构与人员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家庭语言规划的作用开始突显。所谓家庭语言规划,指的是影响家庭内部成员语言使用的相关计划、理念等。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父母语言意识与家庭语言规划以及儿童最终语言使用状况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父母语言意识决定其家庭语言规划和家庭内部的语言实践行为,他们最终会直接影响孩子对某一语码的掌握和使用;(2)父母语言意识对儿童语言使用状况的影响在儿童社会化程度逐渐增高的过程中逐步削弱,儿童自身的语言意识会逐渐增强并促使他们调整自己在特定语境中使用某种语码(比如方言)的比率,而且正是由于儿童自身语言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才保证了除普通话之外,其他语码的代际传承。

      《语言研究》,2016.1.112~120

      广义修辞学三层面:主体间关系及相关问题

      “主体间性”是多学科共享的工具性概念,修辞活动中的“主体间性”在“表达—接受”的主体间关系中实现。广义修辞学重视主体间关系,体现在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修辞哲学三个层面;但广义修辞学慎用“主体间性”概念,这有四重考虑:(1)某种理论框架及其核心概念是否构成层层支撑的逻辑结构;(2)某种理论指向及其核心概念是否共同支持研究重点;(3)某种理论资源及其核心概念的关系能否减少多头叙述;(4)某种源理论及其核心概念进入目标文本是否产生源理论信息的大量漏失。学术研究选用或慎用某种概念术语,是作者以自己的方式表示的对学术概念的尊重。

      《当代修辞学》,2016.1.20~29

      隐喻性范畴化及其实现机制

      周榕 龚玉苗

      “以不同类为类”的隐喻性范畴化是人类认知过程及语言演变中的重要范畴化形式。隐喻性范畴化的本质在于把本体和喻体越过常规范畴边界,重建一个共享的上级范畴,据此获得表示其上位范畴的抽象范畴指称,且在特定语境下动态实现。这种范畴化具有范畴表征的类层级结构和分类逻辑基础,并具有类比属性和双重指称特征。原型范畴理论和范畴构建理论为其提供了重要理据。隐喻性范畴化实现的中介机制为关系相似性,而宏观和微观双重范畴化则是其实现的范畴隶属机制。

      《现代外语》,2015.6.823~832

      我国外语教育中的思维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回顾和展望

      龚茁 柴改英

      本文取样于1964年至2014年国内17种外语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国内公开出版的著作,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自建语料库,并使用汉语词语自动切分器ICTCLAS(2013),考察近50年来我国学界对中国学生的外语思维方式、外语思维能力现状和外语思维发展途径等研究进行回望。结果发现:1该领域日渐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的持续研究热点;2研究主要以写作、口语、翻译等实践为端口发现问题、寻找出路;3实证研究方法正在被普遍运用,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进一步增强。但是,研究也存在不足:1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思维的训练与发展等在专业和文本选择上尚需细化;2思维类型研究不仅应重视批判性思维和语篇思维培养,也要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其他类型研究扩展、深入。

      《外语电化教学》,2015.6.69~7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