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梵汉对勘看全称量化限定词“所有”的形成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继红,女,黑龙江绥化人,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汉语历史语法与佛经翻译研究(北京 100000)。

原文出处:
古汉语研究

内容提要:

“所有”的全称量化用法在东汉已经出现。从梵汉对勘可知,全称统指用法“所有”来源于可以提取宾语的关系从句标记“所”与动词“有”,与梵文原典中的yāvat量化关系从句有关,以某种已知范围内全部事物的数量来说明未知事物的数量。“所有”的形成是经由佛经翻译导致的梵汉语言接触和借用引发的“结构缺位”填补。佛经译者的创造性翻译与佛经读者理解之间的错位是双重分析得以发生的原因。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4 期

字号:

      一 问题的提出

      “所有”是现代汉语常见的全称量化限定词,意为“全部;一切”,“着重指一定范围内某种事物的全部数量”,不受事物可否分类的限制。(吕叔湘1996:457/458)在逻辑学中,“所有”与“任何”等词一样,都是全称量词。在进行汉语全称量化研究时,Yang(2001)将“所有”视为一个限定性全称量化词(determiner universal quantifier),董秀芳(2002:221)认为“所有”是指代性形容词,曹秀玲(2005:19)将“所有”称为全称限定符,刘丹青(2008:543)将“所有”归入全称量化词(universal quantifier),董正存(2010)认为“所有”是叠加性周遍表达的统指类词汇形式。虽然术语各异,但是一般都认为,“所有”的语法属性是用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形容词,其语义内容是总括事物的数量。

      本文尝试回答有关形容词“所有”形成的三个问题:第一,全称量化限定词“所有”是否来源于上古汉语所字结构“所+有”?董秀芳(2002:220-221)认为,“所有’本是指‘拥有的东西’,其中‘有’是一个动词,‘所’加在‘有’前,使其名词化。例如:凡邦国大小相维,王设其牧,制其职,各以其所能;制其贡,各以其所有。”龙国富(2004)、毛向樱(2011)也持有相同意见。后者更是明确指出,意为“所拥有的东西”的“所有”是其以后词汇化的来源。但是,名词化短语“所有”出现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上,而形容词“所有”出现在定语位置上。现有研究未能很好地解释“所有”句法位置改变的过程及原因。

      第二,全称量化限定词“所有”获得“全部,一切”语义的原因是什么?董秀芳(2002:221)提及,“全部”的意思是由语境所额外赋予的。从语境中获得的“全部”的意思被融进了“所有”这个形式本身,“所有”最终粘合为一个指代性形容词,意为“整个、全部”。毛向樱(2011:161)认为“‘所有’发生词汇化的动因主要在语用动因,主要指语用推理和语境义的吸收”。现有研究尚未证明“所有”是否由于语用和语境动因获得周遍性特征,又是在何种语境之下获得全称统指功能。

      第三,全称量化限定词“所有”形成的时间是什么?徐颂列(1989:107)认为,“大约在清朝建国后,‘所有’才逐渐发展成为表示一类中全部的词语。江蕃的《国朝汉学师承记·汪元亮》中就有‘所有著述,于疾作时,皆投诸火’句。”就目前可见语料来看,全称量化限定词“所有”的出现时间应当远在清朝之前。董秀芳(2002)举出的例子是:“死至命尽,所有财物,官爵俸禄,故在世间,不随人魂神去。”(三国吴支谦译《四愿经》)毛向樱(2011)明确指出,“魏晋南北朝,特别是唐代以后的佛经中,‘所有’这个短语的用法发生了改变”。“所有”的最早出现时间还需要探究。

      本文探究全称量化限定词“所有”的形成是否与佛经翻译有关,经由佛经翻译导致的语言接触对“所有”的形成过程有何影响,“所有”是如何获得定语的句法位置,又是如何获得“全部,一切”这种全称量化语义特征的。

      二 “所有”在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2.1 先秦文献中的“所有”

      在北京大学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中,我们检索到“所+有”字段13542例。①“所有”在先秦至民国的中土文献中出现5884条,占43.45%;在佛教文献中出现7658条,占56.55%。佛经翻译在宋元时期已经式微,若是只统计“所+有”在上古、中古汉语(唐五代及唐五代以前)中使用情况的话,“所有”在中土文献出现的频率更低,仅仅412例,与佛教文献中“所有”的例句数量(7658例)之比约为1:19,差距悬殊。

      先秦文献中“所有”字段出现次数极少,②仅发现了60余条,均为名词化短语,并未出现在全称量化限定词“所有”的语法化临界环境中。从句法上看,名词化短语“所有”倾向于出现在主语、动词(介词)宾语等位置上,也可以充当判断句的谓语,例如:

      

      在上古汉语中,“所有”只能出现在定语中心语位置,受到定语的限定。例如:

      

      从语义上看,名词化短语“所有”发生转指,提取了宾语,意为“所拥有的(东西)”。“所+有”的名词化用法沿用至今,保存在成语等凝固结构里,如“一无所有”“倾其所有”等。但是,量化词“所有”并非上古时期名词化短语“所+有”词汇化的结果,不可以简单地认为全称量化限定词“所有”来自于“所+V”名词化短语。

      2.2 东汉《道行般若经》中的“所有”

      从东汉佛经翻译开始后,“所有”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我们在东汉的译经中就发现了“所有”的临界环境用例,早于之前学者所说的魏晋三国(董秀芳2002、毛向樱2011)。现以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为例。在《道行般若经》中,“所+有”字段共出现84次,有24例“所有”出现在定语位置上,从数量角度对名词中心语进行限制。③其中,有15个“所有”的前面有范围限定成分,例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