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研究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牛保义,河南大学(开封 475001)。

原文出处:
外语学刊

内容提要:

本文扼要综述R.W.Langacker等学者在认知语法理论框架内对情境植入研究提出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并根据笔者个人的理解对其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存在的不足给予评述。笔者认为,情境植入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使用特征;对汉语名词和动词的语义概念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3 期

字号:

      1 情境植入研究鸟瞰

      情境植入理论(grounding theory)是著名语言学家R.W.Langacker认知语法研究的新进展(完权2011),或者说是一种进路(牛保义2013)。情境植入研究主要关注交际者(说话人、听话人及其它)、言语事件、与言语事件相关的时间、地点等情境成分的使用以及对名词指称义和小句动词凸显的关系或过程概念化的贡献。认知语法基于对英语情境植入的观察,深入探讨情境植入的方式、策略(习惯标签、描写、指示和量化等)及其特征,以便建立英语名词和动词的情境植入系统。其研究成果主要见于R.W.Langacker和Frank Brisard等学者出版的著作、编撰的专题论文集和发表的论文。

      2 情境植入理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研究主要关注英语名词的情境植入和小句的情境植入。在英语里,名词的情境植入主要通过冠词、指示词和all/some/any等量词实现;而小句的情境植入主要是通过在动词后或前植入时、体标记或情态动词来实现。(Langacker 1991)

      情境植入理论的主旨是:一个名词短语或限定性小句的语义(事物或过程)概念化是通过植入一定的情境成分,从名词(lexical noun)或动词(lexical verb)表达的类概念(type)中单挑出一个具体的实例(instance)。其主要思想包括:(1)情境植入是一种语法行为,植入名词和小句的情境成分属于语法范畴;(2)情境成分的语义为抽象的、图式性的,情境植入述谓凸显的是被情境化的实体或过程(grounded entity or grounded process),不是情境植入关系;(3)情境植入是一种认知方式,以情境成分引发的情境为参照点,凸显被情境化的事物或过程。这一心智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主观化。(牛保义2013)

      2.1 名词短语和小句动词情境植入的平行性

      Langacker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研究将小句动词和名词短语的情境植入放在一起,平行推进,发现英语名词短语和小句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语法范畴,但它们的情境植入却存在一些对应的地方。

      (1)类-例。单个名词或动词,作为一个词项(lexical item),凸显类概念,即一类事物或过程。植入情境成分后,一个名词短语或限定性小句凸显一类事物或过程中的、被情境化的实例(grounded instance)。(Langacker 2009:149)例如,名词book凸显类概念,无具体指称;a book凸显书的任意一个实例;动词open凸显一类“打开”动作,opened凸显一类“打开”动作中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前的一个“打开”实例。Langacker认为,不管是一个名词短语或限定小句的情境植入,都是从类概念中单挑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此为情境植入理论的基本思想。

      (2)“有定”与“无定”。Langacker认为,名词和动词的语义功能都是与事物或过程建立相同的心智指称(mental reference)(Langacker 2004,2013)。名词前面植入定冠词、指示词等,凸显有定指称;植入不定冠词、非重读的some或量词等情境成分,凸显不定指称。动词前面不带情态动词,植入-(e)s(现在式)或-ed(过去式)情境成分,凸显的过程或关系为定指;植入may/wil/can等情境成分,动词凸显的过程或关系为不定指,因为这些是发生在概念化者(大部分情况下为说话人)的想象、推定、意愿等情感态度中的关系或过程。

      (3)“远”和“近”(“即时”和“非即时”)。名词的情境植入,以说话人位置为源点,指称离说话人近的、说话人眼前的事物,用“this(these)”;指称离说话人远的事物,用“that(those)”。动词的情境植入,以说话时间(speech time)为源点,指称离说话时间近或说话时刻发生的动作,用现在时态;指称离说话时间远,在说话时间之前发生的动作,用过去时态。除此之外,情态动词may,can,shall,will为邻近形式(proximal forms);might,could,should,would为较远形式(distal forms)(Langacker 2002b:31),因为后者凸显的过程实现的可能性较小,离现实远些;前者凸显的过程实现的可能性较大,离现实近些。(Langacker 2011)

      (4)“有界”和“无界”。与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相对,动词分为完成性(perfective)与非完成性(imperfective)。可数名词凸显的事物与完成性动词(如kick)凸显的过程都被识解为有界的(bounded)事物或过程;不可数名词和非完成性动词(如like)的指称从本质上讲都是无界的事物或过程。(Langacker 1987:258-262;1991)有界的事物或过程呈内部异质性(internally heterogeneous),意指这样的事物或过程包括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与事物或过程为构成关系(constitutive relations);与此相反,无界的事物或过程则呈内部同质性(internally homogeneous)。有界的事物或过程为非可缩性(uncontractible),即其组成部分不能代表事物或过程本身,如shoe(鞋)和throw(扔)的组成部分“鞋底”和“松手”(“扔”动作的一部分)不能代表“鞋”和“扔”;而无界的事物或过程刚好相反,具有可缩性,其组成部分可以代表事物或过程,如leather(皮子)和know(知道)的任一组成部分,“一大块皮子”、“一小片皮子”都是“皮子”,“发生在不同时刻的know构型(configurations of knowing process)”都是know。有界的事物或过程可复制(replicable),而无界的事物或过程则不可复制。例如,“两只鞋上的皮子”里,“两只鞋”是两个实体“鞋”;“两只鞋上的皮子”加在一起还是“皮子”,同一个实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