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肖贵清,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伟斌,男,法学博士,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原文出处:
毛泽东研究

内容提要:

毛泽东一生以实现社会公正为奋斗目标。在经济上,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专制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治;在意识形态上,加强以公正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教育;在国际关系上,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1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毛泽东的一生以实现社会公正作为奋斗目标,致力于建立一个公正的新中国。毛泽东的公正思想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国际关系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毛泽东公正思想的基本框架,贯穿于毛泽东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的公正思想及其理念也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价值基础。深入分析和研究毛泽东的公正思想,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内涵、坚持公正的社会主义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毛泽东公正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的公正思想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是其理论来源,同时承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追求、吸收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并结合自身长期的革命实践逐步形成的。毛泽东公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思想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理论的交融、交汇,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探索与理论升华。

       第一,毛泽东的成长环境与家庭影响决定了毛泽东同情贫弱的公正态度。

       毛泽东出身农家,十八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养成了农家子弟本色,对农民疾苦体会很深。据毛泽东自述,有一件事情“影响了我的一生”,即1910年4月长沙发生的饥民暴动。这一事件发生后,毛泽东久久不能平静。他觉得那些参加暴动的饥民都是善良的老百姓,只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起来造反,结果无辜被杀,这使他很痛心①。同时,母亲的影响加深了毛泽东这种同情心。毛泽东的母亲,淳朴善良,极富同情心,常常送米给讨荒的路人。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毛泽东从小养成了同情贫弱、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理念沉淀成为毛泽东公正思想的文化底蕴。

       毛泽东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接受的都是传统私塾教育,儒家文化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如《礼记·礼运》中的大同描述及后来康有为的《大同书》都成为毛泽东最初的理想追求。同时,毛泽东对被老师称为“闲书”和“杂书”的《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隋唐演义》等旧小说很入迷,历代农民起义“等贵贱、均贫富”的平均主义观念都使毛泽东深受影响。他后来回忆说:“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②作为农民出身的毛泽东,他发现这些小说的主人公“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③。毛泽东觉得这是不平等的。因此他发誓,长大了要写一本书,写一本歌颂农民的书。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为其公正思想打下了一层朴素的民族精神底色。

       第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赋予毛泽东公正思想现代特征。

       毛泽东接受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有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读书时,毛泽东的表哥曾借给他一套《新民丛报》的合订本,正是从维新派的刊物中毛泽东接触到近代西方政治思想,接受了政治启蒙,并由此写下自己最早的政论文字:“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指定,君主为人民所爱戴。”④之后毛泽东寄居在长沙新安巷的湘乡会馆,每天步行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其中兴趣最大、收获最多的就是西方十八、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近代科学的著作,如卢梭的《民约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论》、斯宾塞的《群学肆言》等。毛泽东在湖南省立定王台图书馆的自修使他受到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西方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接触到了以政治公正为主题的人民主权论,促使其形成早期的人民主权思想。

       孙中山以天下为公为奋斗目标的三民主义学说对毛泽东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中,批判封建社会专制的经济政治制度绝非“平等的国家所堪受”,主张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共和制度的民权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这也成为毛泽东公正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内容。

       第四,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是毛泽东公正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指导。

       “五四”时期,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影响下,毛泽东逐渐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唯物史观成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历史进行宏观分析的理论指导,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给了毛泽东审视当时中国旧社会的一双慧眼,并将阶级斗争作为实现公正社会的主要手段。马克思对私有制的批判和建立公有制社会的思想深得毛泽东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财产公有、按需分配,人人平等而自由发展的美好愿景印刻在毛泽东的心灵深处,使其坚信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并为之奋斗一生。

       同时,毛泽东一生都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当成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灯塔”,并认为俄国是世界第一个文明国——因为“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代表了大多数人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并建立起了以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美好社会。列宁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对按劳分配的强调等社会公正的实践探索,都对毛泽东公正’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