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往事(续二)  

——“机构精简”下的审计扩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81年6月13日,财政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设立全国审计机构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审计监督机构,行使独立的监督权……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约需50万人左右。

      时至今日,全国审计机关共9万多人。虽与最初设想的编制数相去甚远,但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其中最大的一次扩编,是在1985年,增加行政编制2万名。

      “摸清底数”:全国有多少审计机构和人员

      从宪法规定成立国家审计机关开始,机构与人员编制便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983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局编制为50至100人;100万人以上的城市审计局,可以比照省级审计局编制配备;50至100万人的城市审计局,配备30至50人;50万人以下的城市审计局,配备20至40人;自治州审计局和直辖市的区审计局,配备10至30人;县、市辖区审计局,配备5至10人。”

      编制人数有了明确规定,但各地已建起多少个审计局?配备到位了多少名审计干部?这些还都是未知数。及时摸清底数,给审计署领导乃至国务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这项统计任务绝非易事。统计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审计机关组建情况,统计机构数、人数……都需要各级审计机关填表反馈,而且数据要详细、准确。审计署人教司原司长马怀平回忆,“当时的交通不便,通讯设施简陋,甚至可以说信息闭塞。这种条件下,要搞全国性的大规模统计,获得完整无误的信息反馈,太难了!”

      正当马怀平他们苦思良策的时候,机会来了。1983年9月15日,审计署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各地的审计局长齐聚北京。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在会议期间,马怀平他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需求统计。他们在西直门招待所,利用会议休息时间,对着名单和房间号,一间一间地上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人员逐个沟通、当面咨询、统计数据。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连歇口气喝口水都顾不上。“我们那代人就是执著,只要任务完成,苦点累点,没啥!”马怀平笑着说。

      在招待所拿到报表、数据,回来再整理汇总。“那些天就连梦里也是在统计数据,醒来以后满脑子统计表。”马怀平回忆说,这次汇总收获很大,各种数据都得到了完整结果,“当时那些具体数据我现在记不清了,年头太长了,记得当时全国审计干部大概1万多人。”

      然而,有些数据马老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全国包括审计署在内的省级审计机构29个;全国共有地区和地级市360个、县级2840个,应该成立审计局3200个,当时已成立了1872个。”

      审计署成立大会召开之后,各地加快了审计机关组建步伐。截至当年年底,全国省、地、县三级共建立起审计机关2733个,实有人员1.62万名。

      “人才预测”:审计人员数量质量评估预算

      审计机关初建,毫无经验可循。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到底应该配备多少干部、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才能满足审计工作需要?这是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领导共同关心的问题。

      1984年初,在署领导的安排下,围绕审计所需人才数量、质量、专业种类等专项问题,人事教育局做了一个专题研究,称之为“人才预测”。

      这项研究,整整进行了一年,由人事教育局和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协力实施。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与被审单位数量,审计任务量,及需建审计局数量等情况,人事教育局设计制作了专项预测表。“为了拿出更科学的预测方法,我们出去做了很多现场调查,天津、河北……去了不少地方。”马怀平回忆说。

      一年中,他们调查了40多个市,20多个县,摸索出了一些人才预测的思路和工作经验。“比如一个县,被审计单位最多大概是500户,最少是300户,平均就是400户。我们再根据实际工作时间(除去节假日及政治学习所用时间)、任务量、人员素质、工作效率等因素,测算需要多少审计人员。”马怀平像个数学家一样介绍了当时的预测方法,有系数、函数、变量、周期,一套自创的专业测算体系。

      方法确定后,通知各地,统一模式,各自测算,汇总后上报人事教育局审核。根据多方调研掌握的资料,该局最后进行汇总分析,统筹规划,形成专题报告,经署领导审定后上报中编办、财政部、国家计委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

      这次人才预测,为后来的审计队伍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四套方案”:合理分配2万名新增编制

      审计机关定编之初,编制数额偏低,其实是有原因的。1982年审计机关筹建期间,针对编制问题,劳动人事部认为:审计机关组建初期的工作,离不开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合,可以组织有关行政部门的力量共同进行,同时干部来源也有困难。因此,前一两年内,审计机关的人员编制不宜过多,“国家审计院”可暂定200人,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院”50至100人,县、市“审计分院”2至10人,视工作开展情况逐步增加。对此,姚依林副总理批示:“可先按劳动人事部意见配备,以后工作发展了再扩大。”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逐渐展开,任务不断增加,编制不足的问题日益明显。截至1984年底,全国审计人员总数仅2.36万人,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