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开支的表现形式和检查方法

作 者:

作者简介:
史士勇,肖扬,沈阳军区兵种训练基地保障部

原文出处:
军队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隐蔽”开支表现形式

      (一)办公开支变相私人开支

      办公开支所购物品或服务具有低值易耗、随意性强的特点,虽然耗用数量可以大致估算,耗用品类也可明确,但在实际情况中,还有不少经办人员利用商家代开的发票、合同“解决”领导私人开销,借口办公需要购买实际为个人使用物品的情况。在报销程序和手续上没有问题,表面上看既合理又合规,若财务审核人员不进行汇总分析一般很难予以发现和纠正,且同一单位监督权力有限,使财务人员无法深入追究。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私人开支“隐藏”在办公开支之中,审计人员很难在表面经济业务上准确判定其公私界限,在审查过程中容易遗漏。

      (二)公务活动变相吃请迎送

      公务接待和会议保障是联络上级单位、友邻单位关系,协调地方共建等比较常见的公务活动,具有临时性、突发性等特点,因其在正常预算经费指标中数额较小,不能满足单位需要,所以在相应的预算科目中核销的公务活动大部分都是较为正式的有接待通知的会议集训保障,而一些敏感性比较强、为达某种目的的公务活动,并不能在经济业务中直接体现。有的以公务接待为名,大设宴席请客吃饭,铺张浪费无节制;有的虚列会议保障事项,组织外来或本单位人员旅游观光,购买贵重礼品、生活用品,以公务活动变私人享受。以上情况多以虚开发票、虚拟保障计划等手段,混杂在公务事业费中进行核销,财务人员只能在开支和结算审批程序、手续资料上进行把关,难以判定其经济业务的真实性。

      (三)事业建设变相谋取利益

      事业经费除部分已明确领报标准外,还有很大一块采取按项目分配,事业部门在编制预算时灵活性、政策性比较强。有的事业部门在预算编制中所列项目需求程度不高,难以考评绩效,三十万能完成,二十万也能完成,利用事业成果的弹性,“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从中捞取个人好处,满足个人私欲;有的事业部门由于自身业务特点,需要经常进行采购、维修、建造等活动,经费数额大,经费开支频繁,由此引起“只盯着钱看”的心理,只要预算有钱,就有名目去花钱,导致经费投向不合理,事业建设低效运行,套取大量资金占为己有。此类问题伴随事业建设而存在,个人主观性较强,利益关系较为复杂,财务部门予以纠正的能力十分有限,仅可以从经费开支范围和报销结算手续上进行把关,达不到实质上的监督、监管的效果,造成不少违规违纪问题潜藏在事业建设之中。

      二、“隐蔽”开支检查方法

      (一)源头追溯法

      一些“隐蔽”开支,在财务账面上表现为“有收无支”“无收无支”“无收有支”,检查时缺少完整的经济活动运行轨迹做参考,容易被“干净”的账套、“较少”的活动所掩盖,造成审计风险增加。针对此类情况,可采取“追根溯源”的方法,从经费转入“源头”、流出“末端”入手,找准存在“隐蔽”开支风险的“栖息地”,锁定风险范围,突出对程序是否规范、结算是否严格、消耗是否合理等情况的梳理,并结合资金流向、票据使用、资产形成、审批手续等实地检验方法,达到“拨云见日”的效果。

      (二)抽样取数法

      一些“隐蔽”开支具有报销笔数多、结算金额小、低值易耗性的特点,因受检查时间限制和瞄准“重点”的检查方向影响,审计人员往往忽略了对此类开支的关注。这些开支往往是通过拆分报销、简化审批、逃避监督等手段,以真票真“事”的效果,达到小额假票大额违规的目的。针对上述情况,可通过科学的抽样取数方法,设定取数参考值,例如受检单位的各类经费审批权限所对应的最大、最小临界值,主要采买人经办业务,事业部门主要采买物品或接受劳务服务,特定时期的主要经济业务,在取数参考值范围内,确定审查业务,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获取线索,发现问题。

      (三)资金核对法

      一些“隐蔽”开支在经济业务角度似乎“正常”,但在资金运行轨迹却存“端倪”,检查时需要透过业务表象看本质,看清经济活动的“交割”部位,对准资金实际流向。可通过调查资金借贷记录,摸清资金运行轨迹,查询单位银行对账单,核对支票结算实际收款人,核实公务卡交易记录,掌握公款消费去向,统计特定时期特定人员因公开支情况,分析报销结算合理性。

      (四)实物清查法

      一些“隐蔽”开支往往与报销采购混淆一起,在采购数量上容易“搭车”,在实物品质上容易“掉包”,在日常管理上容易“真空”,在报废环节上容易“蒸发”。针对此类情况,必须树立“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思想,走现场、验实物、摸实情。可通过清查实物来进行验证,从计划、采买、入库、使用、处置等环节入手,对无计划采购,采买数量大,舍近求远异地采购,实物无具体使用人或保管人,涉密资产未在保密部门登记,未到使用期限资产提前报废,报废无残值收入,以及重要采买岗位多年未轮换等情况要特别关注。

      (五)比对分析法

      一些“隐蔽”开支,受检查范围、审计抽样的影响,检查时一般以限定范围抽查代替全面审查,一些问题易被抽样“筛选”掉,已确定的问题易出现“捡小丢大”的情况。针对上述情况,在有限的审计资源条件下,应当运用好比对分析法,通过对收支总量、支出构成、价量品质、消耗情况进行环比、量比,使数值转换为比例、比率、比重、比值,将情况表述为高低、正负、多少、反正,缩小审查范围,精炼参考信息,使审计结果运用更具有说服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