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审计工作逐渐进入百姓的视野,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通知》的推进,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强化审计监督检查,加大问责力度,通过监督检查加快推动各项制度落地生根。 一、政府审计近年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我国政府审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西周“宰夫”一职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在新中国成立后,审计类别和审计方法逐步完善,在原来的财政收支、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增加了绩效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但无论审计范围和审计方法怎样改变,审计的宗旨始终是明确的,即监督经济运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维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财务行政活动合理性与合法性,同时对违法、违规者追究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完善审计方法、规范审计流程只是保证发挥审计作用的技术手段,审计的目的也不是单纯地把发现的问题向政府、人大报告,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让被审计单位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政府审计手段,治理政府和国有资产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我国政府经济行为的一种修正。近年来,由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彻底地解决,腐败问题频发,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公共财政安全得不到保证,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失,社会问题不断累积,矛盾不断加深。 我国政府审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整改力度不够,部分审计整改流于形式,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把审计的重点放在了发现问题上,在后续解决问题方面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对这方面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国家审计署每年发布中央部门单位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每年审计中央部门单位约50个,审计央企约15个。笔者从中央部门单位中整理了自2009年至2013年的审计结果,5年中,中央部门单位被审计252次,从中选取了16个5年中连续被审计了5次的部门,通过表格和柱状图对2009年起的审计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出这些部门单位每年被审计出的问题与之前年份类型相同的问题,对比参照年份为2009年。 表1中每年的重复问题数是与之前年份出现过的问题类型相同的问题数,各年总数是指当年被审计出的全部问题数,重复百分比为前者除以后者。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审计落实整改情况并不乐观,每年重复问题比率在50%左右,个别部门的个别年份问题重复率达到了100%。虽然审计整改制度和措施出台很多,但是并没有实现应有的效果。审计整改的落实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审计整改效率低,使得审计结果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
从图1可以看出,审计出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整改不是个例,2013年,16个部门中有15个部门同类问题重复发生率在40%以上,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审计整改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主要原因是我们一直把审计整改看作被审计单位的责任,是脱离审计工作的独立事项,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政府审计从审计部门接受审计委托、拟定审计实施方案、实施审计计划到出具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社会的监督与反馈,整个过程中涉及的单位及开展的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审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只有系统中的每一分子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整个审计工作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建立起一个审计生态系统,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用,以期解决审计整改不到位的问题。 二、生态系统理论诠释 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有机体及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被认为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最初仅应用在生物界,后来扩展到了各种不同的领域。20世纪70年代起,生态学理论被应用到了经济管理领域,出现了产业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组织生态系统等新兴研究领域。审计生态系统,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运行系统,只是这种系统带有生态学属性,即审计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有相同点,两者都有“共生”、“寄生”、“捕食”等现象,都类似地存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非生物因子与其间的生物之间具有交互作用,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借由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审计生态系统可以被认为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审计生态主体与审计环境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换与传递而形成的统一体。审计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效性、开放性等特征。
20世纪末,部分学者开始尝试把生态学理论应用到技术创新领域,用以解决某一技术创新相关问题。目前,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逐渐加深,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模型,但是将生态系统与审计工作相结合的研究还没有。下文将尝试构建政府审计体系的生态系统,以期实现政府审计效用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