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第一任审计长于明涛在回忆建署初期人员选调工作时说,审计署与各省市审计机关的组建工作要依靠党要人,“抽调干部,我几乎一个星期跑一趟中组部。谁都知道,没有人则事不成。”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开创一项新事业,更是如此。 1982年4月,财政部成立由7人组成的审计机关筹备组。从那时起,审计署的人员调配工作就开始了。 “人员要内行”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曾有批示,“(审计)人员一定要内行,专门训练。”这一批示对日后严格选配审计干部,起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982年8月,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建立审计机关的通知》,要求当前各地在研究机构改革时,“将建立县以上审计机关加以安排”。同期,财政部监察局全体人员和一些新分来的大学生被调入筹备组中。至当年底,筹备组从财政部抽调26名干部,从财政院校分配23名大学毕业生,从中央部委和北京市系统调来13名干部,一共62人。 在当年的23名大学生中,有分配来的,也有主动要求来的。陈华,1982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的他毕业论文研究的课题是会计监督。了解到审计后,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业,“(我)很乐意从事会计监督工作,我在学校时就立志要做一番审计事业,为审计事业服务。”他说。于是,本可以留校任教的他,主动找到了当时审计机关筹备组的负责同志,并拒绝了留在财政部的机会,坚持到筹备组工作。 现任社会保障审计司正局级审计员的曾黎,1982年夏天大学毕业时,知道自己分到了财政部。老师告诉她,系里分到财政部的同学有三个去向:一个是会计制度司,一个是出版社,一个是“审计总局”(当时审计机关未定名时的叫法)。因为她学的是会计专业,又想做实务工作,觉得审计也许更对口,几乎没怎么想就说“想去干审计”。这句话决定了她此后的职业生涯。 “不要讲价钱” 即将成立的审计署虽然是一个部级单位,被写进了宪法,工作也很重要,可是由于是新成立的单位,大家都不熟悉,而且条件相对艰苦,办公地点是租来的,无宿舍、待遇低,很多人不愿意来。一时干部选调工作进展缓慢,不得不请中组部出面支持。 1982年12月15日,中组部向财政部和机械部党组发出调令,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祁田成为第一个到任的审计署领导。 1983年1月4日,中组部向中央各部、直属局、公司和北京市等37个单位发出了《关于为国家审计院选调干部的通知》,指出为了审计机关筹建工作的需要,“除了财政部选调30名干部以外,再从国务院各部门(包括直属单位)和北京市选调90名干部(其中司局级12名)”,希望各部门从大局出发,积极完成选调任务。 祁田同志曾回忆说,她到筹备组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选调干部。调人要一家一家去跑,而大家并不了解审计机构,不知道是干什么的,都不愿意来。祁田就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去商量。虽然难,但要求却不能降低,不能推荐谁就是谁:处长要懂财会业务,有经验的;司局长也不能是快要退休的。筹备组有个领导小组,经过考察,准备选调的人要经过领导小组讨论,才能决定接不接受。 一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询问祁田同志审计机关筹备情况,她便把调不来司局长的情况进行了汇报。姚依林立即让她提个名单给他。于是,祁田特别找到当时财政部的某副部长,由于他比较熟悉情况,请他推荐了一些精干的人选。 1983年5月28日,时任财政部部长王丙乾将选调干部缓慢的情况向姚依林副总理作了报告,并附了一张拟向中央各部选调12名司局级干部名单。姚依林副总理第二天就对报告做了批示:“野萍同志(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丙乾同志对中央审计机关架子搭不起来很着急,请你务必关心一下此事,至感。”5月30日,陈野萍对姚依林批给他的报告,又做了如下指示,“所提名单合适都调,不要讲价钱,在五天之内解决,不超过一星期,希望各部大力支援,调配局忙不过来,请经济干部局积极协助。”此后,有8名司局级干部服从组织安排到审计机关筹备组报到。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审计机关筹备组又调进了28人,到1983年6月20日,共有90人。 “把底子打好” 1983年5月,梁艮华从中组部调入筹备组,担任人事组负责人。此前,审计机关筹备组的人事工作由财政部代管。梁艮华到后,按照中组部要求接管人事工作,直接对中组部负责。 人事组的办公室在装甲兵招待所5楼,今年86岁的梁艮华还记得报到那天,她在办公室随便找了个空位子坐下,那个位置是杨彩霞的,杨到财政部学习去了,位子便空了出来。“单枪匹马”来到审计署的梁艮华,做的第一件事是找了几张纸,自己动手画表格,填花名册,“我得先了解现在署里头有多少人,都是什么人”。 当年6月,于明涛审计长报到。梁艮华回忆说,于审计长要求,进人要严格把关,把底子打好。考虑当时审计事业初创,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特别指出进的人要政治合格、业务对口,年龄可适当放宽。 “一开始要边组建边工作,组建放在第一位。主要的任务是先把架子搭起来,把人员调上来,然后去干活。”梁艮华说。她形容当时人教局的工作用了两个词:门庭若市、川流不息。每天,有来报到的,有出去调人的,有具体商谈工作的,来来往往,“上班以后,屋子里全是人”。当时负责接待的是刘云武,她开玩笑称他是“门市部部长”。“人的问题,跟别的不一样,你必须要去了解他,根据他的情况判断行不行,合适不合适,这些工作非常具体,非常繁琐,也非常复杂。”梁艮华用三个“非常”强调人事工作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