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方言的调值格局及其演变机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明茂修,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贵州 毕节 551700);张显成,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原文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可以分为调类格局和调值格局两类。对于调类格局的研究古已有之,无论共时描写还是历时演变的研究都比较充分;而调值格局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共时描写的阶段,历时演变研究尚未真正起步。通过对重庆方言调值格局近百年来演变的研究,发现调值格局演变的内在机制即调值区别特征的差异化原则。将此推及于其他诸多汉语方言的调值格局演变的研究,同样能证明这一原则的合理性。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1 期

字号:

      国内较早就在语言学领域使用“格局”一词并进行语言学研究实践,声调格局(语音格局之一)概念的提出对汉语方言声调的实验语音学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汉语方言语音格局的研究是以声调格局研究为开端的,所以,相对于语音格局中元音格局、辅音格局等研究来说,声调格局研究要更为深入和充分一些[1]。但是,汉语方言声调格局的研究仍然处于发展当中,对声调格局的进一步划分及其概念表述等仍不甚明确,调值格局的历时演变及其演变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因素等都还比较模糊。本文拟对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进行再分类和定义,进而探讨调值格局的演变及其演变机制问题。

      一、声调格局两分:调类格局和调值格局

      目前语言学界对汉语方言声调的研究主要着力于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两个方面。在共时方面,一般是对某一方言的声调系统(包括调类和调值)的描写和分析,还有对不同方言声调系统的共时比较;在历时方面,往往注重的是调类的演变(古今分化),涉及调值的很少(历史条件所限),再就是声调的起源等。从这些研究角度来看,对汉语方言声调的研究其实主要就是对声调的调类和调值的研究,无论共时的还是历时的。所以,声调格局就可相应分为调类格局和调值格局两类,这样分类有两个优点:其一,避免声调研究中到底是调类研究还是调值研究的混乱,以往对声调的研究往往从标题上看不出是调类还是调值的研究,只有看了内容之后才能明确,虽然这并不影响研究的内容,但毕竟给研究者造成了某种混乱,声调格局两分之后,这种混乱将不复存在;其二,便于调值格局演变的分析,以往对声调演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调类演变的研究,这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随着近百年来调值研究的深入,调值也会发生变化(包括其间随着调类的变化而发生的调值变化),而且调值的变化不是某个调值孤立地发生变化,而是一个声调系统中各调值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时引入与调类格局相对的调值格局的概念,对两类声调格局的演变尤其是调值格局演变的分析非常方便(后文对调值格局的分析可以体现出来)。

      (一)调类格局

      调类即声调的分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汉语方言中的调类往往与中古音的分化有着密切联系,所以现代汉语方言的调类名称以中古时的调类再加阴阳而形成。如北京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他方言则不尽相同,有的两三个调类,有的五六个调类,多的可达十几个调类。在每一种方言中,所包含的所有调类在其声调系统中依其内在的规律而有序分布,构成各自独特的分布格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调类格局。以现在的北京话[2]和广州话[3]为例,其调类格局如图1所示。

      

      从调类的内部分布来看,调类格局可以划分为两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阴调类和阳调类的两级对立格局,一般各个方言都有,但并不是绝对的;第二个层级是舒声调类和入声调类的两级对立格局,这一层级许多方言都不具备。图1北京话只有阴、阳调类的两级对立格局,广州话则包含阴、阳对立和舒、入对立两个层级的格局。

      调类格局的说法古时虽然没有,但实际上对它的认识和研究古已有之,此仅为名实问题。南朝梁代沈约发现四声并名之为平上去入,可以称之为最早的调类格局。后来这一调类格局逐渐发展为现在各汉语方言可以概括为若干类型的调类格局。当然,调类格局还要包括近现代语音学家构拟的上古调类格局。这样,从上古到中古再到现在,就构成了调类格局演变的一线(现代每一种方言的调类格局从古代发展到现在都表现为一线,但从古调类格局发展到现在所有汉语方言的调类格局就表现为面了)。以往对调类格局的研究既有共时的描写分析,也有对历时演变的探讨,两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对某一语言或方言的调类格局进行共时描写时,也会将它与中古调类格局进行对比以探讨其历时演变规律。在这方面,现在的调类研究都做得非常好,基本上把中古到现代的调类格局演变情况都作了较详细的归纳,找出了调类格局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以重庆话调类格局的演变(中古到现在)为例,可以图示如下(图2):

      

      上古时期的汉语调类还没有相对统一的描写,不在图2中列出;图2上部为中古时期的重庆话调类格局(可以认为中古时期重庆方言的调类格局是与《中原音韵》相同的),包含平上去入四个调类;下部为现在的重庆话调类格局,包括从中古清平声发展而来的阴平调,中古浊平声和入声发展来的阳平调,中古清、次浊上声发展来的上声调,中古去声及全浊上声发展而来的去声调,共四个调类。从调类数目来看,重庆话从中古到现在都是四个,但无论是调类名称、调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还是基于此的调类格局整体,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二)调值格局

      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是,在调类格局之外,还应该有一个与调类格局相对应的调值格局。调值指的是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它是对各调类实际读法的数字或线性表示,一般使用的是赵元任先生创制的五度制标调法。通常,我们所见到的普通话四声调值五度制标记图就表现了四声的分布,如果把单列的四声标记图放在一个图中,那就是一个标准的普通话四声的调值格局图了。石锋先生提出声调格局(实为调值格局)这一概念,其后基于声调实验数据把声调(调值)格局直观地表现在格局图上的做法渐渐多了起来,成为声调实验研究总结声调(调值)格局的基本范式之一。至此,可以把石锋先生的声调格局概念[1]稍作改动,为调值格局下一个定义:所谓调值格局,就是由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全部单字调的调值构成的格局。广义的调值格局还应包括两字组及多字组连读的声调的调值格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