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被认为是语篇倾向型语言(Tsao 1979、1990;Chu 1998;Li 2005),同时也认为是话题突出型语言(Li & Thompson 1979:457-461),而话题链正好是两者的交集。话题链(topic chain)术语是由Dixon(1972:71)首先提出的,曹逢甫(Tsao 1979:37-38)最早提出汉语话题链的概念,不过汉语话题链已经不同于Dixon提出的概念了。话题链是汉语篇章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突出表现为连续零形式的使用,被视为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 曹逢甫(Tsao 1979、1990)、石定栩(Shi 1992)、许余龙(2004)、屈承熹(Chu 1998)和李文丹(Li 2005)等对话题链研究最见成效。在他们之前,主语省略早已为人所注意,但研究仅限于简单描述。后来多用回指来研究这一现象,但汉语零回指问题异常复杂,貌似所指相同的零形式所指内容并非整齐划一,再后来用话题链来研究类似现象。当前对话题链的研究集中于话题链定义、界定、单位范畴、话题链功能以及与回指的关系几个方面。曹逢甫(Tsao 1979、1990)、屈承熹(Chu 1998)和李文丹(Li 2005)都承认话题链的篇章组织功能,但很少研究话题链究竟是如何建构篇章的。本文认为话题链的篇章功能基础是其结构性功能,研究其结构性特征和功能,便能很好地揭示话题链篇章功能的机制。 二、话题链的新定义和范畴 2.1 话题链研究回顾 曹逢甫(Tsao 1979:37-38)最早提出汉语话题链的概念,定义为:由一个或多个语句组成且以一个出现在句首的共同话题贯穿其间的语段。他使用的例子是: 那棵树花小,
叶子大,
很难看,所以
我没买。 Li& Thompson(1981:659)所提出的话题链定义为:由多个语句组成且共享一个话题的语段,且该话题在第二个及之后的语句中以零形式出现。他们的例子是:
屈承熹(Chu 2006:252)给出的话题链的定义为:一组以ZA(零回指)形式的话题连接起来的小句。他用的例子是: 一天,
趁他洗澡,我便去检查他的衣服,
翻了上衣的每个口袋,
又去翻裤子的口袋。 正如李文丹(Li 2005:54-55)指出:传统的话题链研究有三个普遍特征:1.话题在第一个小句中显性出现;2.第一个小句之后的语句中,话题是被零形回指的;3.话题链通常是一个句子(sentence)。 话题链突出为共同话题以零形式出现,是由一个共同话题后面跟着若干个评述小句,每个评述小句一般在句首都省略用零形式,即“话题—评述1+评述2+……评述n”。其理想形式可概括为: TOPIC1—C1……(
)C2……(
)C3……(
)Cn 其中,C表示Comment,
表示零形式。(
)Cn为一个评述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