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协商民主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谭献民(1955- ),男,湖南安仁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史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党史党建,湖南 长沙 410081;黄建国(1984- ),男,山东昌乐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史党建,湖南 长沙 410081

原文出处:
长白学刊

内容提要:

周恩来协商民主思想历经萌发形成、根本转变、发展成熟和探索实践阶段,从历史主体视阈看,主要有三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协商民主的正确方向和本质所在;与各民主党派的政党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中坚力量和动力所在;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基层协商民主是协商民主的力量之源和根本所在。新时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协商民主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1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78(2015)05-0037-06

      2014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1]进一步发展协商民主,坚定制度自信,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协商民主思想,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不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其中,周恩来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特殊的成长求学和革命实践经历,决定了他对协商民主关注最多、研究最多、实践最多、贡献最多。

      一、周恩来协商民主思想历史演进轨迹

      协商民主思想贯穿于周恩来为之终生奋斗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中,也是其终身为之探究和实践的重大课题。协商民主思想在其成长求学、早期革命活动、革命实践和建设新中国中,逐渐萌发、形成、转变、发展、成熟,对革命和建设事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萌芽时期:成长和求学期间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的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已立下救民于水火、救世强国的理想。此时,随着西学东渐,大批仁人志士学习、传播并开始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来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西学热”,东南沿海受到的影响尤甚。出身于没落封建官僚家庭的周恩来很早就进入私塾,在那里,他接触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打上了深深的印记。与此同时,家庭的衰败,贫困的侵扰,使他对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有了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对他以后走向革命具有重要的影响。

      周恩来12岁时便踏上了外出求学之路,面对内忧外患,在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人生转折的开始,他开始阅读进步书籍,如:《警世钟》《革命军》等,正式接触和接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在南开的求学经历。在南开中学,除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他还翻阅了《民约论》《法意》《天演论》等进步书刊,深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并形成自己的思考。他在作文《共和政体者,人人皆治人,人人皆治于人》中写道:“人人皆治人,人人皆治于人……又出为总统,固可治人;退而为民,亦必被治于人”。[2](P87)他还在南开《校风》社论《本社之责任观》中写道:“国家可共和,可专制;而人民,国家主人也”;“共和国之统治权在全体国民。”[2](P282)这表明通过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了解,对中国社会现实和问题的思考,他已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民主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2.雏形时期:旅日求学和早期革命活动期间

      1917年6月,从南开中学毕业的周恩来,两次东渡日本,开启了为期一年多的日本求学之旅。在日期间,他借助不同途径和方式学习吸取真知新知,深入日本社会,认真观察和体察,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使他摒弃了军国主义、贤人政治的幻想,正如他所说:“我从前所想的‘军国’、‘贤人政治’这两种主义可以救中国的,现在想想实在是大错了”[3](P18)。他用大量时间阅读和思考《新青年》杂志等进步报刊书籍,为其中的新思想所感染和触动,与自身残存的旧思想彻底决裂,接受新思想日渐自觉与坚定。他的民主思想初具雏形,从“我就将我的心,仍然要用在‘自然’的上,随着进化的轨道,去做那最新最近于大同理想的事情”[3](P15)就清晰可见。

      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马克思主义。旅日期间正是俄国十月革命时期,由于地缘和社会等各方面原因,马克思主义思潮涌入日本,影响极为广泛。周恩来阅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书籍,如:河上肇著及译著的《贫乏物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雇佣劳动与资本》,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等,并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相比较,开始认同并初具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对他回国后参加革命活动及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1919年4月,回国后的周恩来迅速投入到五四运动中,他的民主思想得以显现。正如他在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全体大会上发表的《新旧战争》演讲中所说:“吾人目今最应该注意诸新事业,可分八项:一平民政治;二平等;三自由;四解放;五真义;六自知;七自决;八组织。”[4](P437)并在组织参加觉悟社和领导学生请愿被捕的时间里,带领大家致力于社会问题研究,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此时,他的协商民主思想形态和构架初成。

      3.转变时期:旅欧勤工俭学期间

      1920年11月,周恩来与一批怀揣探求真理、救国救民的知识青年,赴欧洲勤工俭学,他主要在法国,还到过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在欧期间,他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接触下层民众,认真考察和研究分析欧洲社会,写了许多反映资产阶级社会和现实的报告,并且参加各种政治生活,他切实感受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局限性。这时,他接触到了科学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联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思想和学说。由于当时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报刊在法国比较盛行、比较易得,周恩来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兰西内战》《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经过认真学习、悉心探求、细致分析和详细考察,他驳斥了非马克思主义学说,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