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美学的当代进路

——3.后现代主义之后:形而上美学的重建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春时,男,1948年生,黑龙江哈尔滨市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以及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

原文出处:
上海文化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主流无疑是后现代主义,而现代主义美学似乎被埋葬了。但后现代主义美学作为对现代主义美学的反拨,并不是健全的美学。在后现代主义美学兴盛之时,其弊端也凸显出来,从而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因此,中国当代美学的下一步发展不是继续追随后现代主义,而是超越后现代主义,接续和改造现代主义,建设更为合理的现代美学。反形而上学是后现代主义的宗旨,后现代美学的合理之处及其致命之处都在于此。因此,我们应该着眼于后现代主义之后,重建形而上的美学。

       传统西方美学可以用形而上学来做根本的定性,也就是说,西方美学是一种形而上的美学。传统美学的形而上学性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从本体论上说,形而上美学是建立在实体观念之上,美成为实体的表现或属性,如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实体,美是数的和谐;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体,美是理念的光辉;中世纪美学认为上帝是实体,美是上帝的属性;苏联美学认为物质是实体,美是物质的属性等。第二个方面,从方法论上说,形而上学的美学是建立在逻各斯主义的基础上,也就是运用逻辑推演的方法,从实体概念中推导出美的性质,建立起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

       现代美学作为对传统美学的反拨,开展了对形而上美学的批判。形而上美学所依据的实体本体论被现代哲学所摧毁,实体概念作为一个假概念被批判。因此,建筑于实体论之上的传统美学被抛弃。近代哲学的主体论和现代哲学的实存本体论取代了实体本体论,康德、黑格尔等建立了基于主体性哲学的美学体系,美成为自由精神的体现;海德格尔、萨特等基于实存哲学建立了现代形而上美学,美成为一种生存自由的体现,从而具有了反叛性。形而上美学的逻各斯主义也被批判。由于实体概念的确立缺乏根据,所以形而上美学就陷于独断论。近代哲学企图通过认识论来确定实体,因此审美成为感性认识。但认识论美学不能把握美的本质,从而走入绝境。在现代美学中,现象学取代了认识论,建立了现象学美学。在现象学美学中,审美体验作为现象学直观的形式使美的本质呈现出来。现代美学属于审美现代性的范畴,是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从而使人的现代生存获得了自觉性。可以说,现代哲学具有审美主义倾向,以审美现代性反思、超越社会现代性。

       现代美学对传统形而上美学的反拨,并没有完全否定形而上学,而是建立了现代形而上美学。这个现代形而上美学并不完善,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首先,实存哲学作为其基础,具有主体性的倾向,它把美归结为主体性的生存活动的产物,成为人的意志的体现。主体性是现代性的核心,一方面具有推动历史进步的合理性,同时也在现代社会暴露了其弊端,导致人与世界的对立。而主体性美学也建立在人与世界对立的基础上,不能揭示审美的自由性质。其次,实存哲学实际上是生存哲学,生存即人的现实生活,是非本真的存在。从生存出发,来探求美的本质,遮蔽了审美的超越性。从方法论上说,现象学应用于美学,产生了现象学美学,它虽然指示了美学的新方向,但是由于传统现象学的缺陷(如没有确立存在论的基础而成为意识哲学以及带有先验论的或经验性的、主体性的倾向等),未能解决审美的现象性问题,从而不能确实地把握美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后现代主义才趁机而起,取代了现代主义美学的主流地位,也根本上推翻了形而上美学。

       后现代主义美学全面地否定现代性,也反拨了现代主义美学。后现代主义哲学打出了反形而上学的旗号,不仅摧毁了古典形而上学,也清除了现代形而上学。首先,它抛弃了本体论,认为这导致了一种本质主义。它不是从确定的存在出发,而是以历史性或语言的延异解构本质和确定的意义。其次,它否定主体性,以权力或话语等他者规训、消解主体,甚至宣称主体死了。再次,它以身体性取代了精神性,把存在还原到身体性的存在。在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美学兴起,取代了现代主义美学。后现代主义美学对现代形而上美学进行了批判。它认为,审美并非自由的活动,它不具有形而上的性质;审美并无确定的本质,所谓美的本质只是一种话语权力的设定;审美只是日常生活,具有身体性、消费性,艺术与一般文化并无本质的区分,它已经日渐融入日常生活,甚至走向终结。

       后现代主义美学对传统美学以及现代美学的批判无疑是彻底的,把审美从形而上学的云端拉到了日常生活的地上。对于传统形而上美学,后现代主义美学的批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否定了实体论和美的实体性本质,并且揭示了被现代主义美学忽略的审美活动的非主体性、身体性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为后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的兴起提供了理论的根据。但是,后现代主义美学对现代主义美学的反拨是一种矫枉过正,它对形而上美学的全面否定,导致了另外一种片面性。首先,要明确审美是否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也就是美学是否需要一种本体论的问题。后现代主义美学舍弃了本体论,对审美进行了实用主义、世俗主义的论说,确定了审美的形而下性质。实体本体论固然虚妄,应该抛弃,但本体论作为哲学的核心,必须坚持。如果否定了美学的本体论,必然导致审美丧失规定性。因此,要变实体论为存在论,才能为审美找到哲学的根据。与此相关,就是审美的本质问题。后现代主义美学不谈美的本质,认为审美无确定的本质,本质只是一种话语权力的构造。事实是,审美具有自己的本质,只不过不是实体性的本质,而是基于存在论的超越性本质。接下来就是审美的超越性的问题。后现代主义美学否定了审美的超越性,把它等同于日常生活,把艺术等同于大众文化,甚至把审美降格为身体欲望的满足。事实上,审美固然不能离开现实生活,也存在于大众文化之中,并且具有身体性,甚至可以依附商品价值而具有消费性。但是,审美又超越现实生存,是自由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异质文化。审美既是自由的精神,也融合与升华了身体性,成为身心合一的审美体验。审美现代性是对于社会现代性的反思、批判,而不是对它的认同。而后现代主义美学以所谓后审美现代性放弃了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从而背离了审美现代性。但是,审美现代性并没有完结,所谓后审美现代性不过是审美现代性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否定环节,它必然经过再次否定而回归审美现代性。因此,需要对后现代美学进行再反思、再批判,以重建现代美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