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的改革开放思想

——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佳木,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北京 100009)。

原文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陈云在以毛泽东为核心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都是重要成员,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中都凝聚着陈云的贡献。只要把陈云的改革开放思想放在改革开放前后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加以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这一思想是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的思想,是既要积极推动又要稳步前进的思想,是既要搞活微观又要管好宏观的思想,是既要看到消极现象不可避免又要对消极现象坚决克服、严加限制的思想。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的第37个年头。回顾和梳理陈云的改革开放思想,不仅对纪念他具有意义,而且对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关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同样很有意义。

       陈云在以毛泽东为核心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都是一位重要成员。作为中共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思想,都凝聚着陈云的历史贡献。作为专有名词,改革开放特指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时期,但从改革的实质是解决好计划与市场关系,开放的实质是加强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视角看,我们党关于改革和开放的思想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产生了。陈云作为长期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领导人,更是这一思想较早的酝酿者和提倡者。因此,理解和研究陈云的改革开放思想,不能仅局限于改革开放时期,而应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长河之中加以考察。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改革开放思想是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的思想,是既要积极推动又要稳步前进的思想,是既要搞活微观又要管好宏观的思想,是既要看到消极现象不可避免又要对消极现象坚决克服、严加限制的思想。

       一、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陈云的思想特点一向是既灵活又务实,很少被框框所束缚。这可以从他所归纳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格言中得到验证,也可以从他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中得到说明。

       (一)关于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中共中央做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策,我国经济战线通过向苏联学习,自上而下地搭建起了计划经济体制。在此过程中,陈云倾注了大量心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弊病。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他针对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率先提出要改变某些计划管理的办法,并相应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做补充;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按照市场变化的自由生产做补充;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国家市场是主体,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这个构想虽然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左”倾而未能付诸实施,但他只要一有机会总要重申。例如,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1961年,他在中央化肥小组的会议上就曾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特点是不被框子框住。对苏联的计划经济方法,我们应当既有吸收,也有扬弃。”[1]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陈云关于改革经济体制的思想有了充分表达和不断深化的空间,于是在已有思考的基础上,他作了更系统的阐述。1979年年初,他将自己的思考梳理成一份不到2000字的提纲,其中写道:苏联和中国在革命成功后,都按照马克思所说的有计划按比例的原理发展经济,是完全对的,但没有根据社会主义经济的经验和本国生产力发展的实现状况对这个原理加以发展,导致了计划经济中的缺点。这个缺点是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所谓市场调节,就是按照价值规律调节,在经济生活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2]因此,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即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部分是次要的但是必需的。他写道: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还不是有意识地认识到这两种经济同时并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还没有弄清这两种经济在不同部门应占的不同比例”。[2]陈云的结论是:“在今后经济的调整和体制的改革中,实际上计划与市场这两种经济的比例的调整将占很大的比重。不一定计划经济部分愈增加,市场经济部分所占绝对数额就愈缩小,可能是都相应地增加。”[2](p.247)这份提纲所阐述的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关系的思想,由中央有关部门向外透露后,引起热烈反响并得到普遍认同,“对推动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3]。

       但是,当过去那种完全反对市场调节的倾向变为片面夸大市场作用的倾向之后,陈云又反过来提醒大家,要注意忽视和摆脱国家计划的问题。这里所说的计划,已经不再是过去实行的那种高度集中、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计划,而主要是指导性计划,也就是今天说的战略性规划或顶层设计;即使指令性计划,也主要是按照综合平衡理论、依据周密调研结果制定并更多运用经济手段实施的计划。他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大国搞经济建设,无论如何不能只有市场而没有计划。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能只讲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而不讲政府的作用。他说:“从长期来看,国民经济能做到按比例发展就是最快的速度”[2](p.248);他还说:“合比例就是平衡的;平衡了,大体上也会是合比例的”[4]。1988年,陈云同当时一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的办法,看来困难不少”。“在改革中,不能丢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经济这一条,否则整个国民经济就会乱套。”[2](pp.365,36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