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5)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新闻媒体都把培育和践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做重要工作来做。尤其是宣传部门在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更是不遗余力,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多方面的,加大投入、掌控和运用媒体力量、号召受众参与等措施最为常见。与宣传一线的热闹相呼应,学术界对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热度也有增无减。从传播现实看,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与投入、人们的高度关注之间不成正比。 当前学术界对新媒体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有媒体认为利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新之举①,并以某道德模范的微博为例来论证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效果,还有研究指出“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拓展教育载体、传播道德价值、促进教育的互动性及主体性的发挥等机遇”②。这类研究有这样一个大致的共识:运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相较于传统媒体要更有效。这些研究大多从新媒体传播的技术特征、与受众的即时互动等方面论证其优越性,研究结果从理论上来看合乎情理、合乎逻辑。但它无法解释缘何在实际传播过程中,运用了新媒体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传播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一现实。虽然有个别传播正能量的微博、微信产生了巨大传播效果,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传播作为成体系的政治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有更多的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处于休眠状态,无人问津,变成了纯粹的“僵尸”微博和“僵尸”微信。政务微博的大量上线、政务微信和微信公众号的大量开设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欠佳的局面。这一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促使研究者必须重新思考“新媒体与政治思想传播”之间的关系。 一、新媒体传播的感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理性特征的张力 网络社会的崛起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原来传统媒体下宰制式的传播已经转变为即时的交互传播。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以其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超链接、个性化等特征全面超越了传统媒体。这一技术特征下的受众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受众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成为了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和强大自主性的信息传播主体。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播主体和受众的界限进一步模糊,拥有传播工具的社会个体是传播主体和受众的合体。 政治思想是政治观念的系统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情景中形成的关于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政治政策及政治过程等方面的观点、看法和态度的总和,是人们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的基本准则。“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③由政治思想的含义可以看出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生活的理性化认识,体现在形式上呈现出较强的逻辑性;它是政治利益的观念表现形式;在本质上反映着政治活动主体间的深层关系。因此,理性化、表达政治利益和表现政治关系是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 上述新媒体的特性所带来的受众表达特征与政治思想的特征之间存在张力关系。在网络空间中多数网民的表达具有即兴性、感性、非系统性,这与统治阶层在进行政治观念传播时所体现出来的有准备、理性化、系统性具有内在冲突。 普通网民即兴性、感性、非系统性的网络表达从本质上说所展现的是网民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网络空间中网民通过即兴、感性、非系统性的表达展现自身态度,表达自我个性,甚至构建和确认自我认同。“新兴媒体的勃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和个性的表达,每个人都掌握着话语权。新媒体环境中,‘受众’已经不是被动的、单纯的‘受众’。”④网民的即兴表达集中体现在“网络围观”与“网络群体事件”中。有研究指出,“当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或者社会公共话题出现,会立即引爆网民们的讨论热情,网络信息迅速聚合,产生舆论洪流。”⑤网民在这些事件中用“呵呵”“路过”“飘过”“我是打酱油的”等网络流行语即兴表达态度,为网络舆论的形成添砖加瓦。网民的感性表达表现为“网络民粹主义”和“群体极化”现象。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表现形式很多,有针对国际关系的民粹,也有国内的“地域攻击”,还有某些“仇富”“仇官”、反精英、反权威等行为。在网络舆论中,极端表达相较于温和、持重、理性的表达更有市场,这使得那些网络中的温和派常常遭到孤立,要么沉默,要么转换立场滑向极端,于是网络传播的“群体极化”现象就产生了。非系统性表达所体现的是网民表达的碎片化特征,这尤其体现在微博和微信等微媒体的传播中。一般网民的这种表达体现了网络新媒体的草根性质。网络所提供的公共空间赋予普通民众进行自我表达和自由传播的权利,新媒体的传播赋权也正是在此具有了抗拒强制权力的意义和可能性。 政治思想传播首先是一种政治活动。任何政治活动总要体现出一定的支配性,并以追求和维护政治主体的政治权力为目的。这不可避免地使政治思想传播具有了强制性特征。尤其是占社会主导地位的统治阶层向民众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思想传播时,这种强制性就更为明显。统治阶层通过一系列的传播手段、传播载体和传播活动将自身的政治思想传递给被统治者,实现政治社会化。政治思想的“有准备”传播要求政治传播主体要具有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正是政治传播目的性的最好诠释;政治思想的“理性化”特征要求政治传播主体必须合理地指向有意识的目标,这种传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带有一定的传播谋略;政治思想的“系统性”特征要求传播主体必须连续不断地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整准确地表达政治思想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