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87(2015)03-0003-07 近年来香港的政治争拗,不单阻碍政府施政,导致社会分化,更加损害香港稳定、守法、高效的国际形象,甚至削弱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香港政改触礁刹停香港民主进程,进入后政改时代,香港各方需放下政治分歧,重启对话,聚焦香港经济民生问题,借助国家发展战略提升香港国际竞争力。 一、政治纷争和管治不力削弱香港经济地位 回归后,香港经济经受了多次外部冲击,保持了经济稳定和增长,但是由于社会缺乏经济发展的共识,政府缺乏促进产业转型的能力和手段,错失了发展知识经济的良机。近几年政改引发的政治争拗,更是拖累了香港的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削弱了香港的经济地位。 (一)缺乏共识和执行力错失发展机遇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经济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形成了以贸易和金融为核心的服务经济体系,经济发展对金融、贸易、物流和旅游等行业的依赖不断提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多元发展是香港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为此做出过努力,但是成效不明显。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源于美国以资讯科技创新推动的“新经济”浪潮在香港回归和亚洲金融危机后席卷亚太地区,知识经济在全球崛起。香港回归后,第一届特区政府提出把香港建设成亚太地区创新科技中心的构想,成立了行政长官特设创新科技委员会。该委员会在1998年9月提交的第一份报告中指出:“我们憧憬,香港二十一世纪会成为创新导向和技术密集的经济体系,不仅是区内的商业和金融中心,而且还是在资讯科技的发展和运用方面占全球领先地位的城市;世界一流设计和时尚中心;多媒体资讯及娱乐服务的地区中心;世界闻名的中药健康和药品研制中心;高增值产品和部件的主要供应地;专业及技术人才和有关服务的地区供应中心;以及内地与世界各地进行技术转移的中介市场。”“我们提倡的是发展香港成为知识型经济,并主要由高增值及科技密集型经济活动来带动经济的增长”。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香港特区政府再次提出发展“创新”及“知识”为本的产业,其中除了传统的四大支柱产业,即金融、旅游、贸易及物流和专业服务之外,要支持发展六项优势产业,分别是教育、医疗、检测和认证、环保、创新科技和文化及创意产业,推动香港走向高增值的知识型经济。 香港回归后推动经济转型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有其客观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2001年以后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的新经济泡沫的破灭以及随后爆发的“非典”危机影响了香港产业结构转型的进程。但是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香港社会各界在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方面没有形成共识和合力,政府缺乏有效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能力和手段,错失以信息和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却由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工厂转型成为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基地。当今,信息技术全面渗透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而创新科技产业的缺乏,正是如今香港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和收入分配失衡的结构性原因之一。 (二)政治争拗拖累经济增长和发展 近几年来,政改纷争已经波及香港经济,影响投资者信心,降低香港购物天堂的吸引力,不利于香港经济发展。2011年以来,香港社会出现一系列对内地和中央表达不满的现象。2011年,部分香港居民对香港和内地加快经济融合产生抵触和抗拒情绪,出现港珠澳大桥环境评估司法复核等事件;2012年以来,两地争议呈现泛政治化趋势,出现“反国教”、冲击驻港部队军营、“占领中环运动”、“反水客”等一系列恶性事件,政治争拗带来的社会撕裂严重。与此同时,香港经济增速呈现持续走低态势,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2010年初超过7%下降到2014年2%~3%的水平(见图1)。
图1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 数据来源:香港统计局。 (三)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经济地位下降 香港经济曾经是“亚洲四小龙”中的佼佼者,现在已经被人口和土地面积比香港小的新加坡赶超,这对于香港是一个警示。新加坡也是一个城市经济体系、自由港和金融中心,与香港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具有较大的可比性。2003~2013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约4%,远低于新加坡同期年均逾6%的实际增长率;2013年,新加坡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55,190美元,香港则为38,120美元,已经明显落后。 按照现在的发展态势,未来香港在经济总量上也会被内地的一些城市超过。经济实力的下降必然会削弱香港作为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这种态势已经引起香港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和讨论。但是,令人担忧的是香港近来社会政治纷争不断,造成社会撕裂,难以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共识。 (四)对内地改革开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弱化 中国内地的市场开放经历了从局部开放到全方位开放的过程,最初的局部开放是从沿海地区开始的,珠三角特别是深圳成为改革开放的实验区。改革开放初期,在内地不知道市场经济为何物的情况下,香港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和战后亚洲“四小龙”佼佼者的地位,给珠三角特别是深圳的改革开放发挥了示范作用,成为内地经济走向国际的引领者和国际资本进入内地的桥梁。同时,香港凭借市场经济体制、产业、市场和地缘的优势,将制造业转移到珠三角地区,促进了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发展。但是,当中国加入WTO,实现经济全方位开放后,香港的中介和桥梁地位开始弱化。CEPA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发挥香港在内地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促进香港经济繁荣稳定,做出的制度安排。近来,香港本土意识极端化倾向、对内地居民的排斥心态,已经对香港中介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香港需要将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新时期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