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为东亚“共同美感”的“风流” 中、日、韩同属汉字文化圈①,在地理、历史、文化上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细察三国对“美”的理解,并与其他文化圈做一对比,可以发现三国在思想文化上的相似。然而,如果提到“东亚美学”,问题就比较复杂了。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美”与“Aesthetics”之“翻译的合法性”问题②,此题从产生之日起便被反复提及。进而会面对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在东亚什么是让人感到美的对象、人为何感到该对象是美的。这不仅涉及表面词义,而且关联到东亚文化中对审美对象和审美过程的理解与“Aesthetics”的学术领域如何相应对。谈到东亚之美,中日韩都共同存在的“风流”概念,可以把问题引向深入。“风流”一词的后面,应内蕴着东亚的共同美感。 现代中国词典中记载的关于“风流”的定义,可以被概括为三种意思:一、有功绩而又有文采;二、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三、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情事③。以上用法都具有形容词性质,而否定性的用法居多。即使第一种含义表达的是对某个人物“英俊杰出”的肯定,但其并不具有一般性与普遍性。现代汉语中的“风流”否定性或者贬义性的倾向更为明显,上面所引用的第二和第三定义便归属于此。在当前的日常用语中,“风流”尤其多指男女情事甚至不正当关系等否定含义,比如“风流案件”等就是如此。 类似于中国,“风流”在韩国和日本也以相似的含义被使用,但在其主要用法与单词所传达的语气上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现代日语词典上所记载的关于“风流”的定义,可以大致概括为下面的三个意思:一、高尚的情趣或者高雅的美丽。二、装饰的美丽。三、从世俗离开,享受诗词、书法等的爱好,逍遥自然。④其中第一和第二种是以形容词用法被使用,虽然有程度和场合上的差异,但基本上都在形容某种美感,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第一用法是作为与“风雅”的同义词,主要用为表达内在的审美价值,而不只是表面上的美。第二用法与第一用法不同,仅指外观上的美,特别以装饰美为主导。第三用法比较靠近于“风流”概念的原始性含义,由此可以推论出日本所使用的“风流”概念受到了包括魏晋玄学在内的中国思想的影响。 在现代韩国语辞典上记载的关于“风流”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内容: 一、有“风致(
[Meot])”地去进行“游戏(
[Nor Da])”;二、管乐器合奏或者小型举办的管弦乐合奏⑤。在现代韩国所使用的“风流”之意,首先以名词性用法为主流,同时按照场合也可以作为动词而使用。 从第一项中尤其可见,它使用“
”或者“
等韩国独有的词汇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这正表明了韩国通用的“风流”概念,除了受中国思想影响的成分外,还不少程度上具备自生性因素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现代韩国语当中的“风流”是不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可成立的。首先,它是毫无任何使用性目的的东西,而属于一种“游戏”的状态。 其次,这些“游戏与一般的游戏活动或者娱乐不同,必须要具备“风致(
)”。 第二定义是音乐有关的专门用语,虽然第二用法可能并不被广泛认知,但它却透出了某种事实,即“风流”概念在艺术领域中引起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一些内容还被抽象为正式术语流传下来,发挥实际作用⑥。 综上所述,东亚三国所谓“风流”的概念具有多层次的含义,并且当下依然在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风流”概念同时包含肯定和否定的内涵,显现出矛盾性的特征,此倾向在现代汉语中尤其明显,时常使用为男女之间发生的情事、放荡的行为等。然而,依据东亚三国的整体情况,考虑到“风流”概念与“具备可以享受美的能力”“内在的美”“装饰性美”“外观上的美”“脱离使用目的,而享受的风致”等审美的因素密切相关,“风流”的肯定性用法处于主流地位。 二、东亚“风流”的源流以及传播 如此所谓的“风流”概念是从何起始,又是怎样在东亚流通的呢?从历史上说,东亚首次出现“风流”概念的是中国汉代。三国时期的王粲在《赠蔡子笃》诗中首次谈到“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从此可以猜测到“风流”概念所具有的最初含义。其诗句中的“风流”是为了直接描述风吹云散的自然现象。到了宋代,一些诗词之中也有相似的用法,可知原初意义上的“风流”概念在一直延续着。比如,王沂孙《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中的“风流”就是如此: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