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充分发挥独立性作用的几点认识

作 者:
贾康 

作者简介:
贾康,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考虑审计,现在笔者就自己初步的一些想法,试形成一个认识框架。

      “四个全面”从指导全局战略意义上来讲,显然这是基于不同视角然后提高、形成的一个系统化的认识和设计框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审计这个角度上说,需要有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间督查和促进的审计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在这个方面,审计一定要有“问题导向”方面的发现和判断。问题导向是十分必要的,并要由此牢牢把握好审计作为“改革的催化剂”这样一个定位。“全面依法治国”,审计如果能够更鲜明地、确切无疑地指出法制和法治化这方面现在的问题之所在,然后推进我国法制体系良法化水平的提高,就能对于够格的全面法治化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审计还需从“有良法可依”延伸到配合“有法必依”和落实“违法必究”。“全面从严治党”,审计在这里边的作用也是从规范开始,从治党到治国,还是要强调制度建设,审计将有明显的催化和推动作用。

      几个角度合在一起,笔者认为,如果从服务“四个全面”结合在一起的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威胁进而对接中国梦这样一个通盘全局战略的要求来看,审计的切入点就是要通过自己有独立性的特定的审计权的运用,来摸清真实情况——这是非常关键的,学理上来说,这首先是减少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全局如此丰富的海量信息,任何一个部门的视角可能都有局限性。审计当然也有——在存在局限性这个概念上,它跟其他主体并无不同,但在授权之后,审计的权力和接触一线真实信息的权能,比其他部门强大得多,明显不在一个数量级,可以在摸清真实情况方面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

      这样一个审计功能解决的是什么?就是我们所说的实事求是。首先要问真实情况到底怎么样,以求最大限度、最大可能性地接近真实的情况。这个角度切入之后,后面跟着的原因分析,就能合乎逻辑地引申出来。审计这个功能,必然引出对监督制约体系和科学决策体系的实际支撑作用。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知道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后面自然跟着的是监督制约就出来了。就好像咱们现在所说的透明度。透明度是给原来认为的局外人(比如说政府之外的公众)以知情权,比如财政要尽可能信息公开透明,是给老百姓知情权。至于审计,现在还不能一下实现全社会参与。在行使审计权、把情况摸清的情况下,首先是政权体系里的其他相关部门,一直到最高决策层,可以得到有力的科学决策支持,并可适当把信息向社会披露,促进规范的公共选择,使民众积极参与,使质询、监督、针对实际情况与问题去考虑改进形成递进关系。当然这里面首先是从最高决策层来说,在审计信息的支持之下,可以明显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效力。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应进一步深化认识:通过审计配合“四个全面”,必然有重点。有重点地摸清真实情况,了解“是怎样”,再进一步考虑“应该怎样”之后,还有一个绩效取向的追求要匹配上来。实际的情况非常复杂,把具体情况摆出来以后,在应该怎么样方面,也是见仁见智,各有各的建议,各有各的思路特点、要领、侧重点。在这个方面,应该综合形成一个以绩效为取向的提高总体科学决策水平的过程,而审计应该始终参与,即从“合规审计”上升为“绩效审计”。审计本来就在第一线了解情况,要利用自己的审计权,一直参与这个过程,从合规与否推到绩效如何的水平上。笔者一开始接触审计就注意到这个概念,当时还觉得比较模糊,“绩效”将是多么复杂啊!到后来这些年间越来越感受到,虽然复杂也别无选择。财政方面现在也强调财政制度要追求提高效率,即发展绩效财政,以后要具体表现为绩效预算。审计,当然必须在绩效的角度上形成自己的分析判断。这个过程对于审计来说,比对于其他部门来说有更高层面的挑战和要求:审计的力量要加强,即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水平。审计队伍于是就成为从一开始怎么样做调研,一直到最后怎么样做全盘的绩效分析认识这样的一支力量,比其他的部门要求会更高。比如说财政业务部门,编三年滚动计划,形式上对付过去是可以的,但总得先有一个实际水平说得过去的预测——编三年滚动预算,依据在哪儿,要有一定的预测结果,预测完再讨论如何把各个方面磨合以后的收入支出要素全部编成具体的一套文本。财政可以在没有太大压力之下,给出这样编制以后预测的绩效大概是什么情况,如果到此为止,对财政绩效实际的追求,可能是压力和动力仍然不足的状态。但如果审计跟上来,要从绩效预算的角度来听取审计部门意见,这个压力和动力就升级了。笔者认为将来这个机制是必要的,因为整个国家体系里边,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要想把自己这个事情定到终极状态。当然审计也不是终极,提出来意见以后还有各个部门对接法律,后续由大家共同研究。但是有审计还是没审计,在这方面境界是完全不一样的,会有重大的区别。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有一个需在哲理上明确的命题:审计监督要始终把握好发展中规范和规范中发展这个复杂的矛盾关系。这在当下的改革上也十分明显。总得给改革应有的弹性和创新探索空间。如果审计系统在哲理上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这个原则,具体事情不能说每个都做得特别精细到位,但是能够给出一个更好的、总体来说配合中国现代化过程的能动作用。相对看不太准的事情,要更多强调创新,即首先是强调发展中规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