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京官话移民语言的历史演变差异解释

作 者:

作者简介:
曾晓渝,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07)。

原文出处:
语文研究

内容提要:

同样源自明代南京官话的天津话、云南官话、贵州屯堡话、海南崖城军话,如今在保留明代南京官话痕迹方面的多少及成分不一。文章基于这四地官话方言是否保存沿用明代南京官话几项典型语言特征的差异对比,将导致其历史演变的语言、社会、心理、地理等方面的七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发现这些影响因素存在一般性层级排序,同时还发现四地官话方言里沿用或弃用其祖语明代南京官话特征的共同点和个性差异与某些影响因素的有无和层级排序的不同直接相关。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11 期

字号:

      0 引言

      根据对明朝军队卫所档案资料的考察统计,明代天津卫、云南卫、贵州卫、海南卫四地的军官平均45%以上的籍贯是明代的南京(南直隶,包括今安徽、江苏),籍贯为其他地区的较为分散,均在10%以下。据此可以推测,这四地军屯移民的主体来自明代的“大南京”,他们内部的主流交际语是南京官话,其他方言的特征在这种特定交际群体中被磨损推平了。几年来,经过对天津话、云南官话、贵州屯堡话、海南崖城军话的田野调查和分析,我们已经证实了这四地官话方言是明初天津卫、云南卫、贵州卫、海南卫军屯移民后裔的语言,即明代南京官话是这四地官话方言的源头。[9]

      明代的南京官话非南京方言,而是当时苏皖地区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的融合体。语音方面,金尼阁《西儒耳目资》(1626)反映了其基本的音系特点。[8]语法方面,从对历史文献和现代方言考察的情况看,明代南京官话存在“K+VP”疑问句型。[13,2,12]

      同是源自明代的南京官话,如今天津话归属冀鲁官话,云南官话、贵州屯堡话归属西南官话,海南崖城军话在迈话(粤方言)、海南话(闽方言)的包围中,为一个独立的官话方言岛。四地方言与其周边方言相比均有不少另类的特点。本文拟以这四地方言为对象,选取明代南京官话的几项典型语言特征进行纵横对比,着重观察分析其600年来在津、滇、黔、琼南北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演变差异,并力求予以理论解释。①

      1 源自明代南京官话的津、滇、黔、琼方言语音特点差异对比

      1.1 中古知庄章组声母的读音类型对比

      明代《西儒耳目资》里中古知庄章组声母的读音类型倾向于江淮方言,[6]由此可以认为它代表的是当时南京官话知庄章组声母的读音类型。

      现代官话方言的声母系统与中古知庄章组声母读音的对应情况,熊正辉(1990)归纳为三种类型:(1)济南型,全读为卷舌;(2)昌徐型,大多读为平舌,知三章三部分读为卷舌;(3)南京型,庄三读为平舌(止摄合口和宕摄除外),知章庄二读为卷舌(梗摄二等除外)。[7]基于这种分类,根据笔者对今天津话、云南官话、贵州屯堡话、海南崖城军话的实地调查,以及相关的方言资料,这四地官话方言知庄章组声母读音类型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②

      

      图1说明如下:

      (1)天津话、云南官话知庄章组声母的读音具有“南京型”特点。[10,11]

      

      1.2 中古入声调的读音类型对比

      中古入声调在今天津话、云南官话、贵州屯堡话、海南崖城军话里的存否及归派表现各异,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2说明如下:

      (1)天津话入声派入四声,与北京话基本一致;云南官话入声归阳平,与西南官话一致。说明在周边北京话、西南官话的强势影响下,源头语言南京官话入声调的特点在天津话、云南官话里已完全消变了。

      (2)贵州屯堡话清入、次浊入归阴平,全浊入归阳平,这是整个西南官话里没有的现象,极为特殊,但却与皖北中原官话遥相对应。据此我们猜想,如果贵州屯堡话直接传承保留了明代中原官话的特点,那么,这就意味着明代南直隶辖区的官话方言很可能已经有了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的区别。[9]

      (3)海南崖城军话入声调独立(海南崖城军话有阴、阳、上、去、入5个声调),与苏皖的江淮官话相对应。据此我们猜想,这样的声调格局有可能是明代南京官话的遗存。

      2 源自明代南京官话的津、滇、黔、琼方言语法特点差异对比

      2.1 事物疑问代词“什么”的使用情况对比

      天津话的事物疑问代词“”特色鲜明,与普通话的“什么”差距很大,而其他相关官话方言点事物疑问代词的使用情况也各异,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3显示,事物疑问代词“什么”在相关官话方言里的使用情况差别较大,南京话用“什么”,合肥话用“哄”,其他苏皖官话用“么”“啥”。那明代南京官话里事物疑问代词的使用情况怎样呢?

      参考学者们关于古代汉语疑问代词的论述,这里将图3中所涉及的相关官话方言的事物疑问代词的历史来源情况大致梳理如下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