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自Kiparsky & Kiparsky(1970)提出叙实谓词和非叙实谓词之分以来,相比于其他语言学范畴(如时体范畴等),动词的叙实性研究并没有在汉语学界引起足够多的关注。国内对动词的叙实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探讨不够深入,仅停留在介绍翻译的层次上(索振羽,2000:131;丁爱群,2006;苏兰姣,2008a、b等);2)翻译或照搬英语的例句,缺乏对汉语叙实动词及相关句式的语法语义特点的探讨;3)系统性和本体意识不强,仅仅涉及对叙实动词的介绍,而鲜见叙实动词及相关句式的本体性的研究,对非叙实动词和反叙实动词的专门研究罕有涉及。 针对上述国内叙实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我们主张一种立足于汉语事实的动词叙实性研究,以汉语动词及相关句式的叙实性作为研究的本体,从而建立一个系统性较强的汉语动词的叙实性范畴。本文旨在对动词的叙实性做出理论上的探讨,先简要回顾国内外对动词叙实性研究的历史,并对动词的叙实性及相关概念重新做出较为清晰的界定;接着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对汉语的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反叙实动词及相关句式存在的成系统的句法语义差别做出探讨,以期深化对汉语动词的叙实性的理论认识,为实现立足于汉语事实的动词叙实性研究打好理论基础。 二 叙实性概念的演变过程及重新梳理 2.1 叙实性概念的发展演变 Kiparsky & Kiparsky(1970)首先指出,在英语中存在叙实(factive)谓词和非叙实(nonfactive)谓词之别,由此开创了叙实性研究的先河。例如: (1)a.I regret that it is raining.(我很遗憾现在正在下雨) b.I suppose that it is raining.(我假设现在正在下雨) 例(1a)中的regret预设其宾语小句it is raining是个真命题、事实,因此,它是一个叙实动词(factive verb);而例(1b)中的suppose不能预设其宾语小句it is raining是个真命题,因此,它是一个非叙实动词(nonfactive verb)。 Leech(1983/1987:427—452)则依据谓词对从属述谓结构(subordinate predication)所规定的性质(叙实性、非叙实性、反叙实性),把谓词分为叙实(factive)谓词、非叙实(non-factive)谓词和反叙实(counter-factive)谓词三类。例如(例句选自Leech,1983/1987:429): (2)a.Marian realized that her sister was a witch.(玛丽安意识到她妹妹是个巫婆) b.Marian suspected that her sister was a witch.(玛丽安怀疑她妹妹是个巫婆) c.Marian pretended that her sister was a witch.(玛丽安假装她妹妹是个巫婆) 例(2a)中的realize能确保其后从属述谓结构her sister was a witch的真实性,因而是叙实谓词;例(2b)中的suspect不能确保其后从属述谓结构her sister was a witch的真实性,因而是非叙实谓词;例(2c)中的suspect之后的从属述谓结构her sister was a witch一定是个假命题,而其否命题则是真命题,所以pretend是一个反叙实谓词。 Leech(1983/1987:427—452)把Kiparsky & Kiparsky(1970)所谓的非叙实动词一分为二:一部分仍然是非叙实动词(如suspect),另一部分称之为反叙实动词(如pretend)。我们能够看出,Leech(1983)的分类更为精细,从而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沈家煊(1999:137—140)在讨论否定词移位(否定提升negation arise)问题时涉及了叙实性问题,提到了叙实动词、反叙实动词和半叙实动词,但他未提及非叙实动词。①沈著把肯定形式预设p而否定形式不预设p的判断词语称为“半叙实词”。袁毓林(2014)把只有肯定式或否定式预设宾语所表示的命题是一个事实的动词称为半叙实词(semi-factives),从而扩大了沈家煊(1999)的半叙实动词的外延。沈家煊(1999)和袁毓林(2014)不仅细化了动词的叙实性角度的分类,还涉及了非叙实动词和反叙实动词,这无疑为汉语动词的叙实性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 2.2 叙实性的重新界定 Kiparsky & Kiparsky(1970)虽然开创了叙实性研究的先河,但并未对什么是叙实性做出清晰的界定。Leech(1983)把叙实动词、非叙实动词和反叙实动词对从属述谓结构规定的性质分别称为“叙实性、非现实性、反叙实性”,这样做的好处是给这三类动词所具有的对从属述谓结构的不同规定性都确立了清晰的名称,但缺点在于:这三类动词的上位概念是什么?或者说,这三类动词对从属述谓结构的不同规定性这一现象的统一称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