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有些复合词,似乎可以拆开造句,例如:帮忙(帮他的忙)、告状(告他一状)。这一现象学者们很早就注意到了,陆志韦(1957)称之为“离合词”。离合词的能“合”能“离”给语素、词和短语的句法锚定造成了困难:一是难以确定语素与词的句法地位,二是划不清词与短语的界线(黄月圆1995)。因此,一直以来,对离合词的分析也颇费“匠心”:短语词(吕叔湘1979:82);扩展前为词、扩展后为词组(朱德熙1982:13);词到短语存在一个渐变过程(李临定1990:117);甚至于汉语造句时“语素的地位不亚于词的地位”(沈家煊(2011:3)转引自吕叔湘(1979)的观点)。 近年来,讨论离合词的著述越来越多,比如汤廷池(1997)、周上之(2006)、黄正德(2008)、李春玲(2009)、郭锐(2011)、王海峰(2011)等,既有细致的事实描写,也有方法上的更新。但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有两个关键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一是离合词为什么能“离合”,二是“离合”后的句法是什么性质。第一个问题似乎不言而喻:离合词都是双音节,当然能分离。这么回答,其实只是看到了表象,因为同样是双音节,有的根本就不能分离,例如“帮助”就不能说“*帮他的助”①。“帮助”和“帮忙”这个最小对比显示,离合词之所以能离,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至于第二个问题,尚未有人给出明确的答案。本文将以这两个问题为主线,基于最简方案的一些分析原理,从同源宾语的视角,给离合词的结构和生成做一全新解释。和郭锐(2011)一样,本文认为离合词并没有分离过,离合只是假象。同时,我们提出,离合词是双音节不及物动词带其他成分时形成的同源宾语结构,是汉语扩展动词句法能力的一种手段,使动词接受超出其句法能力的依存成分。在此视角下,不但各种离合词结构都能合理地生成,诸多相关现象也能得到更好的解释。 2.前人的研究 2.1 汤廷池的名词组并入 汤廷池(1997:222)认为,“生你的气、造他的谣”是由重新分析加名词组并入生成的,具体过程如下:
如(1)所示,“生气你”经过重新分析,“你”由“生气”的宾语变为“气”的宾语。由于“气”无法指派格位给右方的名词短语,所以“你”必须移入名词短语的指示语位置,以便获得格位,从而生成“生你的气”这样的表层结构。 汤廷池的这一分析借用了Baker(1988)的名词并入理论,分析颇具匠心。最显著的优点是正确地分析了“生你的气”的语义关系:“你”虽是属格,却是受事。这与丁声树等(1961:53)和朱德熙(1982:147)的观点一致。 然而,上述分析存在几个问题。第一,“生、气”经过重新分析,由构词语素变成词,语义是否维持,很难确定。第二,(1)显示,“你的气”已经成为一个独立NP,应该有指称意义,但实际上,这一问题存有很大争议。另外,独立NP都能单用,但“你的气”并不能。第三,有些非自由语素经重新分析后成为句子成分,比如“造他的谣”中的“谣”,这样会引出语素也可造句的论断。虽然语言学界也有学者承认这一点,比如沈家煊(2011:3)指出汉语的构词成分可以用来造句,但我们觉得,应该维持词法与句法的界线(也见邓思颖2010:15)②。 2.2 黄正德的轻动词分析 黄正德(2008)以为,离合词结构如“你静你的坐、我示我的威”与汉语的另一个句式“你教你的英文、我看我的报纸”一样,都由如下结构生成:
动词“教”通过移位至轻动词DO的位置,形成“你教你的英文”句式。 这一研究采用了轻动词加动名词短语(GP)的分析方法,优点比较明显,多种类似现象都得到统一解释。但有如下问题:第一,在分析“你静你的坐”时,“你DO你的静坐”,必须经过重新分析,把“静坐”分析为独立的V和NP之后,才能移走动词,这必然会引出语素可以入句的论断。同时,若动词是“造谣”,重新分析后,非自由语素“谣”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词做宾语。第二,如果不经过重新分析,则只有破坏词汇的完整性才能移位,这明显违反了生成语法的词汇完整性原理(lexical integrity principle,Chomsky1970)。第三,只能解释一部分例子,但“我帮他的忙”,无法由“我DO他的帮忙”生成,其中“他”为“帮忙的受事或对象”。 2.3 郭锐的同形删略 郭锐(2011)也指出,黄正德通过移位的生成方式违反了词汇完整性原理,因此,他主张通过动词复制,然后与轻动词结合,再经过同形删略后,生成离合词结构,比如“你睡你的觉”的生成过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