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工作底稿在内部审计中的重要作用 1.审计工作底稿是支持审计发现的直接依据,是贯穿审计全过程的主线。客观的审计结论应建立在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和准确的专业判断基础之上,而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和专业判断都应由审计人员完整地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审计过程既是取证过程,又是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从多渠道搜集获取原始资料和审计证据,将纷繁零散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和系统科学的分析,使其完整化、系统化、条理化,再依据专业判断得出审计结论,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贯穿于审计程序的各环节、各阶段、各步骤,是贯穿审计全过程的主线。 2.审计工作底稿是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是形成审计成果、促进审计价值增值的重要工具。审计报告是在对审计工作底稿所反映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分析的基础上撰写的,没有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无从谈起,因此,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报告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风险管控形势日益严峻,公司董事会和高管层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新产品、新业务、新风险让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内部审计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从形成高质量审计工作底稿入手,进而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成果,这样才能增加审计价值。 3.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审计工作业绩的依据,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审计工作底稿是衡量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从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看出审计人员是否遵循了审计准则、采用了适当的审计程序、收集了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以及进行了合理的专业判断,审计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审计工作底稿上。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管理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可以减少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随意性,降低审计风险和错判。 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积极探索提高审计工作底稿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审计工作底稿质量逐步提升,但在编制和管理审计工作底稿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问题描述逻辑不严密,因果关系不清晰,存在碎片化、浅表化的现象。一是只注重罗列问题,钩稽关系不清、排列顺序不科学,缺乏逻辑思维、因果分析和归纳提炼,核心把握不准,没有完整地回答审计发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二是文字表述不通顺、不准确、不精练,把与问题不相关的信息写进审计工作底稿,重点不突出,篇幅冗长,增加了阅读难度。三是审计建议公式化、空洞化、简单化和一般化,不善于从体制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高度提出建议,宏观性、政策性、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四是同一项目审计工作底稿文本格式各异,字体、行距不统一,标识不一致,称谓不规范等。 2.根据审计进度出具审计工作底稿的均衡性不够,且存在分类标准不一致、使用程序不规范的现象。一是现场审计尾期集中出具审计工作底稿的现象较为普遍,未做到均衡地、及时地出具底稿,未给审计工作底稿复核、沟通以及对异议底稿补充审计查证预留足够时间。二是审计工作底稿重要性分类标准不一致,同一审计项目不同组别之间对同一性质问题分类不一致,重大类审计工作底稿确定未经过集体讨论或审计业务会审核。三是哪些审计工作底稿应上审计报告、哪些应形成专门的审计反映材料、哪些可移交被审计单位处理,缺乏集体讨论或会审研究的程序,还存在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内容与审计工作底稿不衔接、不一致的情况。 3.分级复核不精细、审计事项管理和审计沟通不规范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一是一个人负责样本的调查取证、沟通签字的现象较为普遍,未遵循平行制约和相互制衡的审计管理原则。二是复核程序弱化,有的大型审计项目复核层级过多、流程过长,层级之间对审计工作底稿复核职责界定不清晰,有的层级复核流于形式,未做到复核留痕。三是少数审计人员未按照审计复核意见修改完善审计工作底稿,复核意见未得到有效落实。四是审计工作底稿沟通征求意见时,一般由被审计单位向审计人员口头提出反馈意见和修改要求,而未以书面形式向审计组反馈意见,有的审计人员未经组长或领队批准直接修改审计工作底稿,有时为了使被审计单位及时签署“属实”意见而模糊定性、隐晦定性,甚至存在互相妥协、私下“消化”的现象。五是对被审计单位签署不属实或部分属实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组未再次组织复核和讨论,并提出是否实施补充查证的解决意见。 三、提升审计工作底稿质量的方法和路径 1.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宏观判断能力和整体风险评估水平。一是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灵魂,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失去独立性,想形成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是句空话。因此,应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建设。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落实回避制度,保证各级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能独立地、不受干扰地实施审计。要倡导审计人员在精神上保持独立,坚持客观、审慎、保密与胜任的从业原则,增强审计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保持客观性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二是创新理念,更新意识。加强新业务、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提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审计职业素质,加快审计行为转型,着力提高审计履职能力、风险预警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三是坚持综合分析、辩证思维、整体评价。以风险为导向,充分把握审计事项的内外部环境、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着力提高总体风险评估水平,加强审前分析,找准审计方向,合理选取样本。充分把握样本与样本之间、样本与非样本之间、样本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善于辩证思维,跳出审计看问题、跳出样本做评价,全面梳理审计事项的逻辑联系,深入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准确揭示问题本质特征和核心风险,既抓大放小,又小中见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