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诉求之间逐渐形成了矛盾,为此,急需突破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困境,但由于观念和监管方面的原因,我国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管理部门在使用和处理体育设施专项资金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从审计调查的结果看,一些农村地区在体育设施方面投入偏少,资金结构不合理,真正用在体育设施方面的投入只占较少比重,更多资金用在了非体育设施项目建设上,这样既削弱了该类地区农村体育的载体,也打击了当地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加强资金的审计,保证体育设施建设客观、全面的推进,才能提升农民群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 一、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1.推动和优化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农民积极地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不但有利于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而且还能引导其移风易俗,构建新的生活时尚,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然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有明显隐患,一些农村地区文化贫乏,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诉求;一些农村的体育事业经常出现资产流失和阵地萎缩、队伍不稳的情况,审计工作经常遇到难处甚至出现严重瘫痪。这样一来,原本贫乏的农村文化生活就被封建迷信和赌博等行为占据,一些邪教也乘虚而入,污染了社会风气,毒害了农民心灵,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推动和优化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净化社会风气,使广大农民能够自觉、主动地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而努力。 2.构建和谐农村的桥梁 发展农村体育、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不仅仅可以促进乡风民俗好转,还能借此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社会功效。这是因为,发展农村体育一方面能够全面培养农民先进的思想观念、强化农民群体的身心素质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这对繁荣农村的文化氛围、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与农民的文明素养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和形成和谐的村民关系,不断强化基层的凝聚力,这对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与社会矛盾的消解都有显著帮助。 3.为农村人力资本建设提供载体 按照马克思的主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人力资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以及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能够促进自身的进步和人类整体素质的提升。而按照现代人体科学理论,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体形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能在提升其生理功能的同时,使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继而增加劳动的数量与质量。同时,体育活动还能培养人的心理素质,能够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实践场所,尤其体育设施的组建和提供,更能强化人的意志品质,使人的心智更加成熟和坚强。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借助体育锻炼活动,不但提升了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在体育活动中增进农民之间的友谊,在彼此交往和沟通的过程中,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氛围。此外,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心理素质将得到健康发展,农民人力资本也会得到锻炼。从这个角度讲,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能为农村人力资本的发展提供必要载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关键事务。 4.塑造“三农”新形象 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都离不开农民这一主体,而农民素质的高低对农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水平、速度曲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而新农村的文明程度与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度直接相关,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指标。这是因为,农村体育的价值十分宽泛,并不单纯局限在农民体质增强的层面,一切有利于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体育活动都应被看做是新农村建设的不懈追求,都是提升“三农”形象的重要途径。实际上,当前乃至以后的中国农民将会越来越需要体育锻炼,即便传统的农业劳作能够消耗一定能量,提升其身体素质,但随着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劳作中解放出来,需要自己动手处理的农业事务越来越少,所以体育锻炼将会成为我国农民增强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社会不断取得进步,体育会成为现代农民健康文明必要的生活方式,在改善其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农民的公平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二、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瓶颈——基于专项资金的分析 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心地带,简称CPER,这一区域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与现代农业基地,在中国改革发展大局中一直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当地农村、新农村、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关系到这一系统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所以一定不能缺少了体育环节的参与。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还存在大量瓶颈需要突破,尤其是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处理,更应该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 1.建设资金的融资模式受限 资料显示,我国城市体育设施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远超农村地区,两者之间数十倍的差距使得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健身器材)的供给状况严重不足。更为明显的是,我国东西部地方公共财政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存在显著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农村体育均衡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值得关注。实际上,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单纯依靠公共政财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应该适当的实际引入其他形式的社会资本。然而,在PFI模式(私人融资启动)安排下,中原经济区服务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的统筹并未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当然也未取得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