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现代企业审计工作中,审计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风险导向审计方式与传统的有很大不同。在国际社会上,为了满足不同财务信息的需要,与传统审计方式不同的审计方式出现了,就是风险导向审计。在上个世纪初期,美国企业从银行中贷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银行对美国的企业开始进行审计,从根本上改善了传统审计方式所存在的不足。我国的风险审计方式才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极大的不足之处,所以,发达国家的成熟模式及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理论 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一种正确方法,它是在基础的导向审计上发展起来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工作人员对被审计企业严格把关,仔细对比,分析被审计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选项以及风险存在的程度,注重高风险领域,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风险因子给出不同的处理方案,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第一,洞悉被审计企业的基本现状,并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第二,审计工作人员对被审计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并分清重点的探索出应对的措施,得出审计方案。第三,制定审计报告,实施控制测试和世纪星测试等程序。 2.1 风险识别 首先了解审计单位情况,通过向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来了解,如查看审计单位的各类文件、工作人员的底稿等等方法,了解的内容主要有企业经营范围、企业内部信息制度、内部控制情况。然后制定审计的计划。此计划包括两个方面,由整体性审计策略与个体性审计计划构成。整体性审计策略即从大局出发,依被审计企业的实际信息安排实施审计的方向、时间及报告等。而个体性审计计划则从具体问题出发,由风险评估流程等具体工作事项构成。 2.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要进一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以企业的经营为导向,根据“战略分析——经营分析——剩余风险评价”的顺序,对企业进一步进行总体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过程有三个,分别是:首先要识别出经营环节的关键,主要是通过了解分析重大交易类别和战略风险对审计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其次是对前一个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总结,分析对报表所产生的一些影响,即开展环节分析,将重大交易类别和战略风险进行总结;最后一个步骤就是为风险应对做好充足的准备,主要内容就是在前两个过程的基础上,促进具体审计目标的达成,为做好风险评估打下基础。 2.3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风险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如下: 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重大错报。实质性测试的步骤包括对各种交易、账户余额、报表的细节测试和分析过程。审计程序中关于编制财务报表的操作一般包括:核对财务报表、会计调整、会计记录等。它也是实质性测试的步骤其中之一。 控制性测试。控制性测试主要是为了看看被审计企业内部在政策和程序运用执行时可否有效或者是否合法等。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控制测试是控制实施审计程序的两个步骤。在这两个过程中,这两个步骤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前者是关键性步骤,后者为辅助性步骤。在审计工作中决定对内部控制审计程序的性质和范围是以工作人员对控制风险水平的判断为依据的。有助于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缺陷的技术方法有:观察、询问、检查等技术,这样可以让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 风险再评估和审计计划的调整。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企业的变化也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因此,企业所承受的重大错报风险和相应的风险系数也在变化,在审计过程中,企业也有可能发生重大的交易事项;法律政策上的新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等情况,都要求审计工作者对风险评估和审计计划进行调整,甚至出现风险再评估的可能。 2.4 审计报告 审计工作的审计项目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进行风险评估。审计人员对整个审计过程中的各个审计结论,根据指标评价相应的审计证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到企业所能接受的水平。企业管理层要与审计人员密切交流沟通,共同拟定完美的书面性材料,做出审计报告。 3 风险导向审计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的工作重心为风险评估,需以分析性测试开展工作。风险导向审计不仅需要财务性数据资料,也需要非财务性资料。风险导向审计将企业经营风险与审计对象的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剩余风险相结合起来,这样就避免了责任人作弊的情况。从根本上来看,风险导向审计是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敲掉的含义就是对职业的负责,这就比传统的审计模式更具有说服力和有效性。 风险导向审计的优点。与传统审计相比,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优点: 风险导向审计能够使工作人员更为彻底的了解被审计企业。在整个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在评价企业的风险方面有了更大的提升,也为审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数据信息。从模型来看,审计人员通过了解证据,从基础层面出发,站在不同角度对项目进行认证,以确保认证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形成合理的审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