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架构 军队审计信息系统包含审计数据处理系统、现场审计系统、审计管理系统、联网审计系统和审计应用平台(如图1所示)。
审计数据处理系统由解放军审计署一级数据中心和容灾备份中心、大单位审计局二级数据中心组成,负责集中存储、管理转换后勤通用数据、基础数据和关键业务数据,按需按权分发各项审计数据,提供专业化、跨部门数据服务。 现场审计系统是具体实施审计作业的主要软件系统,包括事业审计、装备审计、基建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等模块。 审计管理系统依据审计数据中心提供的项目计划、审计法规、审计文书、审计经验、审计信息编码等对有关单位的经费、物资进行审计,并对审计结果进行汇总统计、综合分析、成果上传等。 联网审计系统是军队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进行审计的应用平台。联网审计系统的高级阶段包括审计预警系统,是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为确定审计重点进行的自定义预警指标、自定义预警流程、自动产生疑点数据的业务处理管理信息系统,能实现审计预警指标库管理、自动审计预警管理、审计预警结果(疑点)输出管理等。 审计应用平台是在局域网环境和审计现场环境中,提供对底层数据的封装管理、访问,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支持各应用软件运行的数据接口,以及提供相关标准规范的应用平台。 二、数据架构 审计数据包括通用数据、基础数据、审计业务数据、系统管理数据等四类平时保障数据和战时保障数据(如图2所示)。 通用数据。遵循军队信息化建设路径,探寻各专业系统共用、相对稳定的标准化数据,可由总部统一维护管理,进行发布。主要包括军队信息分类与代码、军用物资和装备编目信息、供应保障标准、军事地理信息、信息技术标准等。 基础数据。保障对象和保障资源共用的基础性数据。主要包括机构、人员、装备、设施等基本属性数据。由指定系统采集更新,指定部门维护管理,各专业系统共享使用。 审计业务数据。在审计业务活动中产生和使用的除通用数据和基础数据之外的数据。主要包括从综合业务、财务、军需物资油料、卫生、军交运输、基建营房、海军保障专用、空军保障专用、二炮保障专用等数据中提取、挖掘的审计数据。 系统管理数据。支撑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所需要的数据。主要包括系统资源目录、用户信息、运行维护日志等数据。其中,系统资源目录和用户信息,由各级审计部门登记提交,由全军或各总部数据中心协调统一发布管理。
战时保障数据。用于战时保障指挥和保障活动的数据。主要包括作战决心、战场环境、参战力量、保障方案、前方需求、保障资源、保障动态等数据。其中,作战决心、战场环境、参战力量、保障方案等前方态势,主要来自于前方指挥机构;人员伤亡、物资消耗补充量等前方需求,主要来自于战场物联感知和参战部队提报;保障资源和保障动态等保障信息,主要由各级保障机关和保障实体,运用运行于军事综合信息网的保障业务系统和军兵种保障专用系统实时更新维护、按需传递。 通用数据、基础数据、系统管理数据、战时保障数据在现有后勤数据的基础上,充实政治、装备部门相应的数据。以上数据分别存储于政治、后勤、装备数据中心,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可以随时从中提取。审计业务数据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政治、装备部门相应信息,以及从地方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统计、物价、会计、审计等监督部门获取的相关业务数据。相关数据存储于审计数据中心。 三、技术架构 军队审计信息系统技术架构应遵循军队信息化建设顶层框架,采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兼顾自主可控软硬件,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支撑服务层、业务功能构件层、应用系统层(如图3所示)。 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通信网络设施、物联感知设施、安全保密设施、信息服务设施、时空基准设施、综合管理设施等。依托全军栅格化信息网络和共用基础设施,基于保障信息安全通道,利用网间安全传输设备,构建保障虚拟专网,支撑军内低密级网与高密级网、无线网和有线网、军队网和地方网之间信息安全交换,为审计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和高效顺畅联通提供实体环境。 数据资源层。主要包括依托军队审计数据中心归集的保障通用数据、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形成的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为系统发现、定位和获取数据以及跨网络跨系统数据交换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