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天地”观念于环境美学的重要意义

——《周易》中的环境美学思想之一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望衡,武汉大学 城市设计学院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陈望衡(1944- ),男,湖南邵阳人,日本大阪大学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景观文化研究规划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环境美学。

原文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周易》中的天地、天、地等概念近似于当今的自然环境概念。《周易》认为,天地、天、地具有培育生命的功能,它们具有生态、神性、审美的品格。《周易》还认为,人要尊重、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行事,即所谓“与天地合其德”,这样才能很好地生存、发展。《周易》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5)02-0019-05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5.02.004

       《周易》是华夏族自远古至《周易》成书之际生活、生产经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反映出华夏族对宇宙、人生深刻的思考。此书在论及宇宙构成、人生经验时,大量涉及环境问题。它对环境的哲学思考和审美品评比较地具有系统性,可以看作为中华民族环境美学的重要源头之一。

       一、“天地”的概念

       《周易》没有“环境”这一概念,但有与环境相似、相关的概念。主要有“天地”。天地概念是在《易传》中提出来的,《易经》中只有天、地。《易传》中“天地”概念用得很多,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

       甲骨文中有天字,画作正面站立的人。人头上有一四边形的圈,表示头顶的空间。已发现的甲骨文中没有地字,然金文中有。《说文解字》释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1]7;释地:“元气初分,轻清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1]286。最早将天与地合成一词,且赋予深刻的哲学含义的是《周易》。《周易》中的《易经》部分,天、地是分用的;其《易传》部分,既有天、地的分用,也有天、地的合用。分用的天有时相当于天地。合用的天、地则形成一个概念,此概念相当于现今的自然。从《易传》中对“天地”一词的运用来看,天地,是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概念。说是自然环境,而不说是自然,是因为在《周易》中说的自然,不是与人分离的自然,而是与人相关的自然,是人生存并生活于其中的自然。既然如此,它就是环境——自然环境。《周易》的天地概念反映着人对自然环境诸多重要的理解。它反映出中国古代对自然环境某些重要的认识。

       《周易》认为,天地的根本功能是培育生命。《周易·系辞下传》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序卦传》云:“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天地不仅生万物,还滋养着万物。颐卦《彖传》云:“天地养万物。”天地的这种功能,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自然环境的功能。环境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的环境是指人居住的场所,这在地球上只占一小部分,这部分地方适合于居住,而大部分地方不适合于人居住,虽不适合于人居,却与人有着密切关系,这些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蕴藏有丰富的供人生存与生活所需要的资源。没有这些资源,人是无法在地球上生活的,所以,广义来说,整个地球连同与地球有关系的宇宙均是人的环境。我们之所以称地球以及与地球相关的宇宙为人的环境,就是因为它培育着人的生命。在目前,茫茫的宇宙,我们还只发现地球这一个星球适宜于人居住。具有培育生命功能的天地,拥有两种重要的品格:

       第一,生态的品格。《周易·系辞下传》说的“天地大德曰生”,这“生”的概念,包含生命与生态两个方面的内涵。虽然《周易》将人的生命置于首要位置,但没有忽视别物的生命,而且总是将人的生命与别物的生命联系起来。它强调的生,是万物的生,而不是人这一物的生。无妄卦《象传》云:“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朱熹解释此句,云:“天下雷行,震动发生,万物各正其性命,是物物而与之以无妄也。先王法此以茂对时育万物,因其所性而不为私焉。”[2]71“时育万物”,按照时令培育万物,强调“时”对育万物的重要性。所谓“因其所性而不为私焉”,就是要求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即“不为私”,尊重他物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即尊重“其所性”。重视生命以及重视生态是中国天地概念的精髓。

       第二,神性的品格。《周易》中的“天地”具有神性。观卦《彖传》:“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天在这里就是指天地,《周易》中常有用“天”代替“天地”的情况,所以说“天之神道”就是说“天地之神道”。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周易》说的“神道”含义比较模糊,可以理解为神灵之道,也可以理解为神奇之道。《说卦传》云:“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显然,这里的神意在妙。妙,既是奇之至,也是美之极!概而言之,《周易》说天地具有神性,这神性指的是天地的不可知性、无限性、神秘性、神圣性。

       说天地具有神性的品格,不管这神是否具有人格神的意义,其意图是明显的,那就是,对天地要有一种敬畏感。《周易》强调天地具有神性的品格,促使我们更好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这不仅能让人类更好地从自然界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而且能让人类更好地保护好建设好自己的环境——自己的家园。

       二、“天”的概念

       乾卦是《周易》第一卦,它和坤卦是《周易》的总纲,这两个卦包涵着《周易》全部的信息密码。其中也有环境审美的一些重要理念。

       乾卦的经卦由三阳爻构成,为纯阳之卦。朱熹说:“见阳之性健,而具成形之大者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而拟之于天也。”[2]23乾的经卦两两重叠之后,成为乾的别卦,朱熹说:“六画皆奇,上下皆乾,则阳之纯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2]23

       有意思的是,乾卦的卦爻全为阳,为天之象,而其爻辞说的不是天,而是龙。那么,体现环境意义的天又从哪里见出呢?主要从“时”的概念见出。《乾卦·文言》曰:“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原来,《周易》是从时间的维度来认识天的。天本来有时空两重意义,但在《周易》看来,时间的意义更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