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与项英的战略分歧  

——从新发现的白艾笔记说起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双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1939年3月,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参加了周恩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主持召开的军部负责人会议,讨论新四军发展的战略方针,有关内容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1978年,白艾协助粟裕撰写战争回忆录,记录整理了粟裕口述的皖南事变回忆资料,标题为《皖南事变前,周恩来和项英、叶挺、陈毅、袁国平的对话》。对话详细生动,是就新四军发展战略展开争论的“现场”再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核心内容是周恩来、陈毅、叶挺主张新四军应该东进、北上,并尽快地大发展,批评项英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株守皖南的错误想法。结合党中央与项英的来往电文可知,项英即使没有明确的“三山计划”,也未能完全执行党中央东进、北上的战略方针,没有认识到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意义,贻误了新四军军部向敌后转移发展的良机,应为皖南事变的发生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过,项英虽然有错,但与张国焘和王明不同,不应定性为路线错误。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5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15)04-0105-09

      笔者在整理新四军史料时,发现一篇没有披露的白艾①笔记,标题为《皖南事变前,周恩来和项英、叶挺、陈毅、袁国平的对话》(以下简称“对话”),记录了周恩来与项英、叶挺、陈毅、袁国平关于新四军发展战略的谈话,对于探讨中共中央与项英在战略方针上的分歧以及皖南事变的发生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笔记内容与记录时间

      《皖南事变前,周恩来和项英、叶挺、陈毅、袁国平的对话》全文如下:

      周恩来同志到云岭村。叶挺说:“这里就是云岭村,这里只住军法处和副官处。”指着村上的鸣凤石说:“老乡叫簸箕石。”袁国平说:“像个大簸箕,口向村里。云岭村富商地主多,迷信说全靠大簸箕的风水好,向里扒。”周:“你们新四军军部的风水可不好,三面是国民党的军队,住在国民党的大簸箕里。”陈毅:“弹丸之地。”项英:“就这人家还不想给哩。”陈:“你这是江南特殊论,捆住自己的手脚,听从国民党的摆布。不欠阎王债,不怕鬼打门。胸无城府,以诚待人。一团、三团都给你调回去了,给个六团还扣下一个营②,你这是执行中央方针?”项:“六团主要骨干都给了。”陈:“好吧,叶飞去了,再加陶勇、王必成,我也能把这盘棋走活。”陈再跟他吵架。项:“从油山③吵起,见面就吵,每次来军部,别处不睡,偏睡我这里,跟我吵。”陈:“这个人,老保守,在油山,环境紧张,他把全部金子、银洋捆在自己腰里。我说,你分散分散吧,小心坏蛋看上你,谋财害命。他说,这是党的财富!现在他又把上千干部,延安来的、前方来的,捆在自己腰里,进了他的教导大队,就难出去啦!”项:“老实说,六团干部给你,我还不放心,你老兄要他们钻到苏州、上海去打游击,弄不好倾家荡产啊!”陈:“周副主席、叶军长做证人,我立下军令状,要是我杀进苏州、上海去,打好了,你军部就挪窝,到苏南茅山来。”周:“这个问题上,我要同陈司令坐在一条板凳了。军部到苏南去,比住在国民党的簸箕里自由。可以执行中央的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袁:“华北和华中不同,华中到处有国民党正规军,一发展就要摩擦。”陈:“苏南冷欣、苏北韩德勤两个反共顽固,我们和他们摩擦不少。”项:“他就爱捅蒋介石的马蜂窝。同志哥,不要捅垮了统一战线啰!”陈;“我在苏南捅了八个月的马蜂窝,统战牢固的很。我穿的军装,布比你身上的好看。我送来的税款收到?有不少是蒋介石七大姑八大姨送的。项英同志,你准备什么时候大发展?”项:“等日寇打通浙干(赣——笔者注)线,国民党战区撤退。”叶挺:“白等了一年,错过了多少向敌后发展机会!”陈:“等待,这叫守株待兔,可别鬼子未等来,却等来了一豺狼。”陈:“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不敢独立自主,就是陈独秀。”周:“列宁在两个策略中指出;无产者必须掌握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我们要掌握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就必须大发展。内战时期,我们党被困在山头上,没有成为全国范围的大党,没有能和全国各革命阶级广泛合作,没有直接领导他们。现在抗日形势让我下山了。毛由井冈山下来扩建江西苏区,五次反围剿提出打到浙东、安徽、江苏一带,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大发展成全国范围的大党,这是一个战略任务。关系今后革命成败,不能再搞占山为王了,要放手发展。项英同志,你的做法很奇怪,一方面处处向国民党让步,把蒋的演讲编进新四军的政治教材,把党领导的新四军称为统一战线的军队;另一方面,对群众,对朋友,却缩手缩脚,不敢发动争取。周子昆,你是叶军长的老部下,只让他和国民党打交道,参谋处都不和他住一起,叫他指挥谁?④可党中央尊重他,决定参加中央军委新四军分委会。希夷,敌人最怕我们党的团结。抗日战争,蒋介石对红军的政策是借刀杀人。我们的方针是向日本收复失地,独立发展。”

      中央的五四指示,1940年5月4日,毛泽东起草指示,指出确定苏南的陈传达,皖南的项传达全体干部。“在一切敌后地区和战争的区域,应强调同一性,不应强调特殊性,各地区虽各有特殊性,但均有同一性,即均有敌人,均在抗战,因此我们均发展,均应该发展。所谓发展,就是不受国民党限制。在国民党所能允许的范围。”“不要别人委任,不要饷,独立自主放手地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在这种根据地上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建立党领导抗日权,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西起南京,东至海边,南至杭州,北至徐州,一年内扩大十万人枪。”⑤陈给项的信:“建议军部率皖南全部主力东进苏南,我们全部挺进苏北,和南下八路军打成一片。第二步,军部到苏北建立巩固的华中根据地,不是背靠国民党,而是背靠八路军,然后再南下浙江、江西、福建,则有恃无恐,若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此段文字不是对话——笔者注)

      项:“什么西起南京,南到杭州?那是蒋的老窝,去一、二个支队犹可,军部去,大闹天宫,鸡也飞了,蛋也打了。”叶:“你迟迟不向北发展,老让我军替国民党守大门,讨嘉奖。你原来一心想向南发展,到黄山、天目山、武夷山,打自己的天下,搞自己的山头,建第二个延安。”叶:“子昆,你和北伐时的周营判若两人啊!那时很勇敢,听说你被王明路线吓怕了,差点杀头,给枪毙?以后宁可在政治上犯自由主义,不敢在组织上顶党委书记。”

      突围至星潭只有敌两个营,一个营被我打垮,营长身死,结果未按叶挺的指挥,延误战机。全军覆没。真实的历史事件如何贯串虚构的人物故事?(此段是白艾的感慨而发——笔者注)

      白艾于2003年逝世。2013年,白艾夫人呼冉将其9个笔记本交给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解放战争中在华东野战军的战地日记、采访徐向前元帅的笔记等等,弥足珍贵。此“对话”是用铅笔记在一红色塑料硬皮笔记本上,有个别字系补写的;题目则是钢笔的笔迹,显示是后加上的,却没有记下明确的时间。白艾13岁参加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做抗日宣传工作。彭雪枫部活跃在豫东,开辟豫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白艾不可能身在新四军军部的云岭,不在对话现场,故不是当时的日记。

      为了考证“对话”的记录情况,2015年4月30日,笔者赴北京军区干休所拜访呼冉,请她谈谈白艾笔记本中“对话”一文及其他笔记内容的记录背景。呼冉回忆:1968年秋白艾“解放”出来后,北京军区政治部李宣化将军调白艾来政治部创作室工作,与魏巍在一起。后来粟裕叫他过去,帮助写东西,住在粟裕家里一段时间,该笔记本上有关内容是粟裕的回忆记录。另外,呼冉说白艾没有围绕皖南事变创作过文学作品,当时的政治环境也不适合公开谈论。粟裕夫人楚青同志1987年7月回忆:1976年夏,粟裕重病初愈,决心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战役、战斗写出来,“他讲述,我们记录整理”,协助整理过资料的前后有24人,其中有白艾⑥。检视红色笔记本有关内容,可确定为摘录的资料有:陈毅同志谈八一起义情况1952年6月14日(78.6.9);七一九一三后陈总讲话有关南昌起义部分(4月);陈总谈三年游击战争;朱总谈南昌暴动若干问题;朱总讲话:八一起义向南进军失败以后(57年11月在政治学院,4月11日);《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战史部(77.4.30);《南昌起义》(77.7)。白艾听录音、做记录、讨论文稿的笔记有:粟裕同志谈抗日先遣队(78.10);粟裕同志讲三年游击(78.6.29);楚青同志谈八一井冈山一文的意图(4月12日);4月11日听录音;《千流归大海》二稿情况,几个待解决的问题,须要请示粟总;粟总的录音稿和朱总的谈话记录等。其中,《千流归大海》是讲朱德、陈毅、粟裕南昌起义后的战斗经历,后题目改为《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分别在1978年12月1日⑦和1979年5月公开发表⑧。这可证实白艾在1978年记录并整理了粟裕回忆资料。查阅1988年初版的《粟裕战争回忆录》目录:第一章从枫木树脚谈起;第二章南昌起义前后片段;第三章激流归大海;第四章井冈山和中央根据地;第五章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六章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第七章挺进苏北与黄桥决战……;与笔记本内容相互印证,说明白艾协助其他同志参加了南昌起义、激流归大海、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等章节的编写工作。至于后来不再整理回忆录的原因,楚青回忆:“文革”结束后,粟裕认为写回忆录的事不用太急,故讲述和整理工作慢慢进行。1981年2月1日,粟裕突发脑溢血之后,帮助整理材料的几位同志陆续回到其他工作岗位⑨。故该红皮笔记本上内容只是白艾在1978年为撰写回忆录所做的工作笔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