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行业的边缘化困境与因应策略  

——基于技术阶梯理论的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傅才武,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学习与实践

内容提要:

数字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给文化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发展动力,也使一些传统文化行业呈现出加速边缘化态势。“鲍英尔定理”不仅没有失效,反而其适用范围正在扩张。在技术阶梯理论视角下,加速边缘化趋势体现为一种不可逆的逻辑进程。现有行业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的包容性不足导致了文化系统整体步伐落后于数字技术进步的节奏,使其被压迫到边缘化通道。因此,需要加快实施促进传统文化行业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的体制创新,加快推进传统文化系统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文化行业制度,建立健全“果结构”或“果树结构”形态的国家文化管理体系,形成适应当代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包容性制度体系和管理结构。


期刊代号:G01
分类名称:文化创意产业
复印期号:2015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730(2015)05-0103-15

      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由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的第三次IT浪潮的到来,在世界范围内对传统行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引起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①数字和信息技术创新推动众多新型行业加速发展,如手机游戏、动漫、视频、数字音乐、多媒体即时通讯等,也带来了传统文化行业发展环境的锐变,使得传统文化行业加速进入边缘化通道。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传统文化行业的边缘化问题一直倍受学界和舆论界关注。20世纪90年代文化界明确提出了京剧边缘化和戏曲保护的问题,促成了“川剧”、“京剧”和“汉剧”等戏剧振兴工程。进入21世纪,不仅仅是戏曲行业,包括电视、广播、出版、音像等行业在内的传统行业因受到“互联网+”相关的新兴行业挑战,先后进入到边缘化的进程,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学界已将研究重点定位在移动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于传统文化行业的影响及传统行业的出路问题。学界以空前的热情关注大数据技术与公共信息服务、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电视行业的融合发展、出版行业的商业模式重建、知识(信息)生产方式创新以及数字型文化经济的模式构建等各个方面。为应对当前传统文化行业的发展困境,文化学界显示出一种整体性的理论自觉,体现出重建大数据时代文化行业发展理论基础的努力。②本文拟以传统文化行业为基点,探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行业的改革发展策略。

      一、传统文化行业呈现出整体性边缘化趋势

      我国传统文化行业是指形成于计划体制时期以“专业分工-行业分类”为基本设计理念、以资源内循环为基础的文化组织、运营和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文化艺术行业、新闻出版行业、广播电视电影行业和文物博物馆行业。③新兴文化行业则是指基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之上的新兴文化生产部门,主要包括网络文化、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出版和数字广告传媒等门类。传统文化行业具有相对独立的业务范畴和技术边界,具有内生型、排他性、自我强化等特点。新兴文化行业则具有跨领域、渗透性、综合性和创新型等特征。

      “边缘化”(Marginality)一词首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P.E.Park)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主要用来指人或事物向发展主流的反方向移动、变化的趋势。本文中的“边缘化”是指传统文化行业相对于新兴文化行业所呈现的整体性弱势和发展机会的丧失,亦指传统文化行业的核心产品正在被新兴技术产品替代,导致传统文化行业加速退出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领域的过程。

      (一)传统文化行业的社会关注度持续下降,行业影响力日益式微

      进入21世纪初的数字信息技术时代,新型数字内容产业因其高效率、跨领域、社会传播广度和速度等优势,迅速成长为优势产业。传统文化行业面对高技术文化产品的强烈冲击,目前虽还不能完全被替代,然而其影响力已在不断衰退,社会关注度持续下降。据《我国居民文化消费与需求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喜欢的文化消费项目”,其喜欢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上网,看电视,看电影,阅读书报杂志,参观博物馆、展览馆、艺术园区等,旅行,听广播,看文艺演出和艺术品收藏。④网络、电视以及经过数字技术改造过的“数字电影”等新兴文化产品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而以舞台表演艺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品,其受观众喜爱的程度持续递减,2010年以后更是出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见图1)。

      

      图1:1978-2013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观众人次(单位:万人)⑤

      由于传统文化产品的受众逐渐减少,市场不断萎缩,行业影响力急剧下降,高学历人才进入传统文化行业的意愿减弱。据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于2015年2月对全国22个省市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下称“三馆一站”)的调查显示,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偏低、人才队伍固化。全行业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为博物馆6.5%,图书馆4.8%,文化馆1.3%,文化站1.2%。

      一直被社会视为优势行业的广播电视行业在2010年后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以全国广播电视收入为例,2011年突破千亿大关,2013年达到1,387.01亿元。但作为行业发展晴雨表的广告业收入,其增长幅度在2010达到20.24%的峰值后明显进入下降通道,2011年为19.38%,2012年为13.20%,2013年为9.19%,十多年来首次跌到10%以下(见图2)。

      (二)国有资本沉淀在传统文化行业,民间资本快速进占新兴文化领域

      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部门经历快速发展后,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以动漫产业为例,动漫产业产值2005年不足100亿元人民币,2010年增长到470.8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11年至2013年仍保持24%的增速,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4个百分点。⑥但在这一迅速增长的产业领域,主要是民间资本的身影,本来占比不大的传统国有部门所占比例却不断缩减。“文化新业态中,国有文化企业占的比例很低,有些几乎是空白。比如动漫,现在全国99.9%的动漫都是民营为主。再比如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等这些领域中没有国有的影子。”⑦以2009-2013年动漫企业资本情况为例,国家资本金所占比例虽在2010年有大幅增长,但2011年后又急速退出(见图3)。其原因是,网络游戏是完全市场竞争领域,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相比,机制不活,效率不高,不得不从这一领域退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