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7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917(2015)03-0043-07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台湾青少年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生力量,台湾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对于两岸关系的未来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日益巩固与深化,台湾青少年在两岸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成为两岸交流中的主角。“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我们要更多关注两岸青年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多交流多交心,成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1]。如何认识台湾青少年的政治认同,理解台湾青少年政治认同形成的背景和过程,是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台湾青少年工作、开展两岸青少年交流的理论基础。2014年3月,在台北发生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反服贸”为号召的所谓“太阳花学运”,反映台湾青少年在政治认同上的疏离倾向,对两岸关系的发展造成直接的冲击。如何有效地化解台湾青少年政治认同中的不和谐因素,促进两岸青少年在政治认同上的融合,是新时期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台湾青少年政治认同的现状与特征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政治归属感,政治认同包括国家认同、阶级认同、政党认同、政治制度认同、政治理想认同、政策认同等等,其中国家认同是最基本的政治认同,是人们对于“我是谁”的认知的基本出发点。台湾青少年政治认同包括台湾青少年对于两岸关系、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党认同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是台湾青少年对于两岸关系现状的认知,也是台湾青少年对于国家概念和台湾前途的认知。当然,台湾青少年政治认同不是静态的概念,而是动态的趋势;不是单一的认知,而是多元的倾向;不仅仅是外化的言行,而且是内在的思想。 从狭义上看,台湾青少年主要是指15~29岁年龄段的人口,总计约500万人,这也是台湾主计部门进行青少年状况调查的样本范围,其中台湾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更受瞩目。根据台湾当局2009年的调查,15~24岁的台湾青少年人数为304.2万人;25~29岁的台湾青少年人数为189.3万人(均不含军人)。从广义上看,台湾青少年是指从14~39岁的一代,也就是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的青少年世代。广义上的台湾青少年世代,经历了台湾政治转型时期或政治转型后的时期,正是台湾社会政治认同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他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也是台湾社会的所谓“台湾主体意识”形成与强化的过程。台湾青少年的政治认同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浓厚的时代色彩。 根据台湾当局2009年的调查,15~24岁的台湾青少年的在学比率为72.02%,25~29岁台湾青少年的在学比率为6.46%。这说明,24岁以下的青少年绝大部分仍在学校就读,25岁以上青少年则绝大部分离开学校走上了就业生涯,其中25~29岁未在学青少年的就业率为82.09%。未在学的台湾青少年的就业部门大部分是在服务行业,占了60%以上。
(一)由于台湾社会分离主义思潮的影响,台湾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呈现疏离化倾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台湾政治转型,一方面推动了台湾社会政治领域的多元、开放,另一方面也纵容了具有明显分裂主义倾向的政治思潮的泛滥。由于台湾社会长期的分裂主义思潮的影响,台湾青少年一代出现了明显的政治认同的疏离化倾向。2012年3月台湾TVBS的统独二分法民调结果显示,69%的台湾民众支持“台湾独立”,16%支持两岸统一;但是通过年龄交叉分析后发现,年龄越小,“台湾独立”选项的认同度越高,其中在30~39岁的年龄段中76%支持“台独”,20~29岁年龄段中80%支持“台独”。 台湾的相关民调也揭示,台湾青少年在政治认同上的疏离化,甚至于大部分并不是消除政治象征符号的差异就能弭平的。2012年8月,台湾指标民调问到“若两岸政府未来联合成为一个新国家,名称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是中华民国”,结果显示36.1%的台湾民众能接受,45.8%不能接受;但是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台湾青少年群体的接受度更低,20~29岁的民众不能接受的比率有62.3%、30~39岁的民众不能接受的比率有53.6%。① 在身份认同的问题上,台湾青少年同样呈现出明显的疏离化倾向。2012年10月中旬台湾TVBS的身份认同二分法民调结果显示,年龄越小,对于台湾人的认同度越高,而对于中国人的认同度越低。 (二)台湾青少年的“台湾主体意识”在强化的同时政治认同也表现出务实化倾向 当然,与台湾的老一代相比,台湾青少年并不执著于统独的理想或目标,他们更加务实,呈现出更加具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太阳花学运”这一世代的台湾青年,多数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政治转型以后。在他们眼中,民主、自由是理所当然的不用思考的选择,加上多年的民粹主义政治的影响,以及绿营的纵容与支持,因此,他们享受言论的无尺度的自由而不用担心法律的惩处,他们进行激烈的街头抗争而不用担心军警的镇压。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他们的个人主义呈现出极端化的倾向,他们的口号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