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差异看语言间的异同  

——以英语、汉语和维吾尔语疑问结构构成对比研究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力提甫·托乎提(1953-),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北京 100081)。

原文出处:
语言与翻译

内容提要:

疑问句的使用,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体现,可被看成是普遍语法(UG)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人类语言中疑问句的构成并不完全一致。如疑问词移位语言和疑问词留在原位的语言就体现了两个不同的参数。文章以英语的是非疑问句(yes-no question)、特殊疑问句(wh-question)和反意疑问句(disjunctive-question)等三种疑问句类型为切入点,在疑问句构成的经济性、疑问对象的焦点化程度以及回答方式等方面与汉语和维吾尔语的相应疑问结构进行对比,试图在语言和文化层面找出它们所体现的异同。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09 期

字号:

      如果说当初威廉·琼斯、格里姆兄弟等建树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强调亲属语言内部的相互比较①,以便构拟出早期的共同语音形式,后来的洪堡特②、格林伯格③等提出的语言类型学理论又把我们引入了从类型学角度对各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的新时期,因而这时所对比的语言间是否有亲属关系并不重要了。到了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问世以后,语言间的这种对比研究变得更加直截了当,不再考虑是否有亲属关系或类型上的共同点等因素。因为乔姆斯基假设人类大脑中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机制(Language Faculty)④,而该语言机制包含了被世界上的任何自然语言共享的普遍语法规则(Universal Grammar)。因此,今天我们研究任何一种语言的任何一种现象,实际上都跟另一种语言的相关现象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上只有一个语言。但实际上世界上有6000多种语言。为了解释语言的多样性,乔姆斯基又提出了原则与参数理论。按着这一理论,普遍语法可被看成人类语言必须遵循的、数量有限的一些原则,而参数就是这些总原则在各具体语言中所体现的各种可能性。由于人类语言音义结合的任意性以及各语言功能成分配置的参数的不同,导致了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因此我们可以相信,人类语言的共同性是绝对的,差别是相对的。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同的语言间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研究,以便能更好地认识到普遍语法的本质。同时,我们也完全可以从各语言反映出的这些不同参数中体会到这些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殊性。本文基于这样的假设,对英语、汉语和维吾尔语疑问句的形成规则及相关问题进行对比研究。

      毫无疑问,疑问句的使用,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体现,可被看成是普遍语法(UG)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各语言中疑问句的构成并不完全一致。如疑问词移位语言和疑问词留在原位的语言就体现了两个不同的参数。本文以英语的是非疑问句(yes-no question)、特殊疑问句(wh-question)和反意疑问句(disjunctive-question)等三种疑问句类型为切入点,在疑问句构成的经济性、疑问对象的焦点化程度以及回答方式等方面与汉语和维吾尔语的相应疑问结构进行对比,试图在语言层面找出它们所体现的异同⑤。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想提出笔者初步形成的四点体会:(一)从经济原则来讲,英语疑问句的构成都要求比较大的动作,因而不太经济;而汉语和维吾尔语的疑问句的构成遵循了经济原则。(二)从汉语和维吾尔语使用不少疑问语气助词和其他语气助词,而英语缺乏类似语气助词的对比中,我们还应考虑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允许感情因素语法化的语言和不允许感情因素语法化的语言。(三)从疑问对象的焦点化程度来讲,英语里疑问对象得到很突出的地位,因而焦点化程度高;而汉语和维吾尔语里疑问对象的焦点化程度不如英语那么高。(四)在英语疑问句的构成上不惜违反经济原则,得到把疑问对象提高到很突出的位置的效果,这体现了西方人善于分析性思维的文化特点;相比之下,汉语和维吾尔语的疑问句在构成上遵守经济原则,但疑问对象处于不太突出的状态,体现了东方人善于综合性思维的文化特点。

      1.是非疑问句(yes-no question)的构成

      是非疑问句也被称为一般疑问句,是对包括句子主语和谓语在内的整个命题提出疑问的问句,要求对方回答时先用yes(是)或no(不是)来做出反应。如:

      (1)——Is he a student?

      他是学生吗?

      ——Yes,he is a student.

      是的,他是学生。

      (2)——Does he like playing football?

      他喜欢踢足球吗?

      ——No,he doesn't like playing football.

      不,他不喜欢踢足球。

      (3)——Will you marry me?

      你愿意嫁给我吗?

      ——Yes,I will.

      是的,我愿意嫁给你。

      ——No,I won't.

      不,我不愿意嫁给你。

      生成语法理论认为,是非疑问句是在相应陈述句基础上形成。然而,正如下面将要看到的那样,各语言中是非疑问句的构成不尽相同。

      1.1 英语:主语与助动词的换位(subject-auxiliary inversion)规则

      生成句法理论认为英语疑问句在相应陈述句基础上通过主语和助动词的倒装而形成。如下列的(4)b问句will you marry me?(你愿意嫁给我吗?)是在(4)a里的方括号部分,即带有疑问语气力度的标句短语(CP)if you will marry me(是否你愿意嫁给我)的基础上形成:

      

      这里就涉及到了主语与助动词的换位(也叫做倒装)问题。具体操作是:处在时态短语TP的核心位置T的助动词will通过复制和移位,到了标句短语CP的核心位置C下面,与疑问标志Q(uestion)合并,从而构成了完整的疑问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倒装现象呢?Radford引用乔姆斯基的解释说,在英语疑问句里C位置是具有很强(strong)语法特征的位置,不可留空。像(4)a里那样处在宾语位置的疑问句分句的C位置上出现的标句词if在相应独立句里不能出现时,应该把助动词吸引过来,填补这个空位⑥。这就是助动词移到主语之前的原因。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