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民间审计的风险与规避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市场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社会转型期民间审计风险的类型与表现

      1.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

      对民间审计工作来说,其直接工作成果便是审计报告,任何审计报告的给出都要依照业务约定书所约定的内容完成,其中,审计抽样和取证所形成的标准底稿起到基础支撑作用。如果没有进行详细审计而进行抽样审计的话,在利用样本推断总体的过程中就存在无法消除的代表性误差,因此,在民间审计报告的生成及发挥作用过程中存在着无法回避的客观风险。如果审计报告未对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加以重视,也未能通过合理形式对查证结果加以保证,甚至注册会计师也未能对被审计单位需要承担的会计责任进行准确描述和高度重视,就极易在审计结论中出现偏差和错误,重大错报风险便会由此生成。

      2.公司治理环节的审计风险

      在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一些上市公司或股份制企业,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甚至操纵股东大会,将最高权力机构架空,使其无法发挥应有的内部监管作用;在一些民营企业中,监事会被董事会控制、董事会被管理层影响和操纵,致使这些机构的监督和制约作用长期流于形式。这样一来,管理层因其处于企业顶层,缺乏监督和制约,舞弊风险进一步扩大,这也导致公众对审计报告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注册会计师的知识和能力也是有限的,难以全面发现所有舞弊行为,倘若审计人员未能依照具体情况实施审计程序,便难以获取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由此给出的审计报告也将是不恰当的,审计风险也会由此加大。

      3.经营环节风险

      在市场经济中,客户因为经营问题而面临破产倒闭威胁时,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会为了挽回利益损失而寻求那些有赔偿能力的连带责任者诉求赔偿,此时,注册会计师就会成为诉讼的主要目标。虽然在半个世纪之前,美国审计职业界就为此对审计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改进,也颁发与制订了与之相关的审计准则,以便抵御外部诉讼风险。即便如此,针对注册会计师的控告诉讼案还是呈现急剧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会不断增强,法律责任的认识会不断加深,也会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给予更多期望,民间审计人员也会因此面临更多风险。

      4.抽样与取证环节的风险

      为了提高民间审计绩效,在效率和质量之间谋求一种可以接受的平衡,注册会计师通常会在审计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抽样方法,在保证民间审计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当然,注册会计师在民间审计过程中需要对公允问题做出正确反映。这是因为,对任何注册会计师或者审计人员来说,都无法在审计过程中保证所有环节都得到细化、都做到完美,如果能在重大方面得到公允反映,将会有效减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风险。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做对审计误差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将其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全面提升样本的可靠性。如果样本总体和推断总体偏差超过可容忍误差范围,注册会计师就有可能对抽样结果产生过度信赖,也可能被错误信号误导。此时,民间审计的公允性便会缺位,继而产生重大误差和不正确的审计结论。

      二、民间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1.审计环境的多样性

      民间审计风险受审计环境的影响。比如,当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位或者执行不到位,在内、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极易导致管理层舞弊现象的发生。而在这一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因为条件所限,难以真正发现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就难以依照审计证据向社会提供正确的审计报告,有可能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报表提供无保留意见。再如,倘若被审计单位处于高风险行业之中,其经营失败的概率较高,审计风险也会相应的处于高位。因此,当审计工作向要求较高的客户或者管理水平较低的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服务时,民间审计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2.社会公众对独立审计的认识不足

      当前乃至以后,社会公众对审计意见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审计报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此时,如果审计的实际成果和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审计风险就会由此显著提高。同时,如果相关的法律法规继续缺位,也会因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标准而给审计工作造成巨大风险,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更多的利益损害。当前,一些审计人员认为审计是简单的满足委托人要求的工作,如果委托人满意,审计任务就算彻底完成,也预示着收到了既定效果。实际上,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审计人员作为受托人,当其与委托人之间通过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而产生“合谋”时,受损的就不单纯是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社会的整体效用也会因此被拉低,给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3.审计主体能力和素质有限性

      要想获得较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或者审计结论,审计活动就要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注册会计师做出准确判断,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可供信任的审计结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注册会计师受到利益的驱使,通过私下交易或者讨好客户的做法,加重了民间审计的风险。此外,一些审计执业人员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未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使得民间审计风险始终处于高位。当然,我国审计事业要想与国际社会接轨,在审计方法、审计手段方面要不断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跟审计工作的时代步伐,才能保证民间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审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掌握的水平有限,大部分审计工作要依靠手工完成,使得民间审计面临更高的风险。

      4.审计客体的复杂多变性

      民间审计机构为了实现有序发展,就需要在成本收益的前提下,追求更多的利益,与审计主体相比,审计客体追求利益的愿望会更加强烈。而为了迎合审计客体的诉求,审计主体会在法律法规允许或者打击不到的情况下,借助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等做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成本,以此增加企业利润。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已经隐藏了较大的审计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了解多通过二手资料,审计客体的生产特点、产品特性和经营环境等,审计主体都难以真正知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审计意见错误,促使审计风险的发生。实际上,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审计的最主要对象之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市场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在会计核算中极有可能因工作人员疏忽而造成信息缺失或者记录错误(并非误差),使审计风险在无形中增加。

相关文章: